Photo by eairforce
神社自古以來是日本的民間信仰,在明治之後神道成為日本的國教,日本天皇的地位也藉著神社抬昇到為神在世間的代理人,構成神社的要素,除了社內拜殿祭祀的神明之外,就是神社的外觀上常常看得到鳥居、石燈籠、手水台、神馬、狛犬(高麗犬)。
興建神社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治台的重要宗教政策,主要是藉以達到「皇民化」教化的目的,截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為止,日本官方在台灣總共興建有68座神社,終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初期欲消弭日本帝國主義,並頒布政策消除一切有關帝國主義的事物,包括神社在內,幾乎遭到拆除毀損的命運。目前台灣現存的神社除了桃園神社較為完整之外,其餘各地幾乎見不到神社整體的蹤跡,只留下一些鳥居、石燈籠、手水台、神馬、狛犬(高麗犬)遺跡,供後人憑弔及紀念。
鳥居
鳥居類似中國的牌坊,在日本傳說中鳥為神身旁的動物,故鳥居為分開人界與神界的界線,有些神社從幾百公尺處便開始設立有鳥居,更顯現出此處神社的神聖性。鳥居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門」。另外日本天皇的御陵以及日本的佛教寺院也有鳥居的建築。鳥居一般有兩根支柱,上面有兩個橫樑,也有上面有題字的匾。一般用木材製造,再刷上生漆。但是也有使用石材或是其他材質,例如日本靖國神社的鳥居是使用青銅材質製造的。
石燈籠
石燈籠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佛教經典供奉燈火為功德之說。後來佛教東傳日本,石燈籠成為日本神社必設之神物,石燈籠主要位於神社鳥居之後的參拜道兩旁;比較特殊的是,中國寺廟配置則無此風。根據日本神社的相關記錄有一個說法是:穿過鳥居,就進入了另一個神域世界,石燈籠既為照明的作用,也含有指點路途之意涵。石燈籠一般來說,
通常都是位於神社、公園或是寺廟內部,而且大多為民間私人所捐獻(奉納),石燈籠的下半部基座通常都刻有捐獻者的名字或是商店(團體或是單位)名稱,有時還會刻上為了紀念某件事件而捐獻的。
石燈籠的建築結構相當單純,各部位從上到下排列的名稱依序為:寶珠、笠、火袋(開口為窗,大部分為圓型,亦有例外)、中台、竿(如同「 I 」字,上下兩橫的部分稱為「節」)、基礎、基壇。石燈籠,可說是日本庭園中常見的特殊景觀,也是日本式的茶庭中不可或缺的應景擺設。而石燈籠原本是放在神佛之前,作為日本神社或是寺院供奉之用的道具,可說是和茶庭一點關係都沒有。直到大約在四百多年前,一位名為利休的茶人,在一處叫做鳥邊野的日本墓地中,看見了在夜晚的幽暗之中明滅閃爍的燈火,感到十分有趣,便突發奇想的將石燈籠裝設在日本茶庭之中,頗有『借景寓情』的含意,也從此石燈籠有了另外一種嶄新的日本庭園裝飾價值之美。
手水舍:主要是提供參拜者,進入神社祭祀前先在此處洗手、漱口,象徵洗淨身心後才可至神佛前祭拜的場所,又稱「水盤舍」。
進入日本神社祭祀前需先完成祭拜前淨身的相關動作,手水舍則是提供進入神社朝拜者洗手和漱口的主要處所,一般又稱為「水盤舍」,手水舍的外型為一四角形亭子,通常長288公分,寬225公分,平面為矩形,以四柱支撐屋頂,側腳非常明顯,柱腳包覆有銅皮,四柱向內向上微傾,產生「助鋤」作用,使亭子較為穩固,大部分的手水舍沒有牆壁,並於中心的位置安置有水盤。水盤多以石材製成,也有鐵製和木製品,手水舍基本上屋頂為「切妻造」(兩坡懸山頂式),銅瓦栩葺,兩側(日本稱為妻面)有精雕之懸魚及銅皮鬼板,表現了日本木匠之優秀工藝水準,在額枋與桁木之間安裝有成列的「直櫺木」,此也為手水舍其外觀最大的特色。手水舍的亭內置一手水缽(手水台),一般長180公分,寬110公分,高80公分,通常大部份都採用混凝土製造,表面有洗石子及其他的處理方式,手水缽(手水台)的旁邊配置有若干具舀水瓢子。
參拜者首先需用杓子取手水缽(手水台)裡面的一瓢水,並按照順序在洗完左手、右手之後,再將水倒在手裡漱口,再清洗一次左手之後,以杓子中剩下的水來清洗杓子本身,此舉便完成了進入日本神社參拜前的淨身基本步驟。
神馬:日本神社內部神明的交通坐騎
台灣目前存在的神馬,大都為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遺物,神馬整體皆採用青銅製造,腹部兩側鑄有日本皇室的徽章,飾紋相當細緻,惟多數已遭磨損破壞,神馬其造型精神煥發,神采飛揚,栩栩如生。通常神社使用的神馬身長大約270公分,高度大約205公分左右。
狛犬(高麗犬)
在神社入口處或是在神社拜殿旁邊,通常設立有一對獅子,這一對獅子也稱為狛犬或是高麗犬(叫做こまいぬ)。狛犬(高麗犬)的主要作用為鎮坐在神社入口處驅邪避魔並保護神社。
狛犬(こまいぬ)到底是獅子還是犬?根據相關歷史的考據,清楚來說應該是一隻是獅子,還有另外一隻是狛犬。這兩隻動物的外觀最大的差異是甚麼呢?判斷的主要簡單依據是:把嘴巴漲開的叫做阿形あぎょう,還有把嘴巴閉上的叫做吽形:うんぎょう。基本上是坐在右邊,鬣毛是捲的,這隻是獅子。坐在左邊,在頭上長了一根角的動物,鬣毛是直的,這隻是狛犬(高麗犬)。
守護神社的動物,基本上除了狛犬以外還有其他的動物,例如稲荷神社的狐狸,天滿宮的牛等動物。這些動物的差異性主要是因為每個神社的神使(しんし)不同,所以動物像也不一樣。
社務所
社務所的主要功能是神社內部神職人員或管理人員,執行神職庶務及值夜的辦公場所,通常社務所的格局及樣式是採用典型的和式住宅建築。社務所的入口處一般設有唐博風(即卷棚軒,可阻擋屋頂流下的污泥及雨水),上面配置有銅質的精美金屬裝飾物。
本殿
本殿一般又稱為「神殿」,本殿基壇大都為混凝土結構,表面洗石子,本殿的前方並設有廊道與拜殿相互連接。本殿的台座則是利用眾多的木柱將其立於台基上。屬於「干欄式」構造,主要的功能為利於通風,而且有助於防止白蟻的侵蝕。本殿的台上採用日式木造神社的原始作法,四周設有迴廊和欄杆,作工相當細緻。
朵殿
通常日本神社的拜殿兩側都附有朵殿的建築物,原本用途主要作為祭器庫(存放祭祀器具之處)以及神樂殿(舉行祈禱國民平安無事的祭神舞樂奉納儀式的地方)使用。
拜殿
拜殿是一般進入日本神社的朝拜者列隊主要祭拜的殿室,此點與台灣傳統寺廟建築之正殿相似,但是空間機能卻是截然不同。通訊拜殿的正中央設有四扇大門,兩側各設窗戶一樘,背面中央與前面開設同式四扇門,祭典時由拜殿可直視神殿(本殿),彼此間設有通廊相接。拜殿的左、右方各附一朵殿,為神樂殿及祭器庫,總計五開間,拜殿的建物主體以圓木柱及蔀(木格狀板牆,用以遮蔽光線之物 )建造,前後各扇門皆各由一完整木料(板唐戶)製成。
東司
東司,即「廁所」,主要提供神社參拜者及神社內部神職人員或神社的管理人員使用。(古建築廁者常設於屋之東邊,司即司庫,「司」類似現在的「所」)
- Oct 29 Fri 2010 18:54
日本神社的構成元素 - 鳥居 石燈籠 手水舍 神馬 狛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