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稱為鐵真院的北投普濟寺
由北投中山路下來時,或許你曾發現左側對面的山坡上,矗立著一間黑瓦的寺院,靜靜的躺在山腰,俯視著溫泉鄉,與其他寺廟的琉璃瓦及大量彩繪比起來,顯得較為樸素靜雅,這就是未受什麼破壞,北投僅存的日式寺院普濟寺。位於溫泉路的靈泉山普濟寺,是日治時期鐵路局員工寄附興建的真言教寺院,故在日治當時其寺院名為「鐵真院」。根據日治時期七星郡北投庄役場發行的書中顯示,鐵真院在大正四年十二月開工,大正五年一月完工,短短兩個月即完成建造的工程。在寺院成立之初期,是由圓山的臨濟護國禪寺方面派了師父來此主持,戰後輾轉成為由佛教密宗的中國大陸人士主持,並更名為普濟寺,故其大門現有一由于右任題字的「普濟寺」橫匾。
現在普濟寺外側的外部形式除了略施塗裝外,整體而言保持相當完整。而內部的裝潢以及佛器,據稱原先有的木製金色裝塗的橦幡----等等日式真言宗的佛堂裝飾,因戰後來主持此寺院者屬於秘宗一派,所以對內部大加改裝。現在所看到的已經是秘宗一派的裝飾,而不是原有的形式及擺設方式。在台灣所留有的日據時期寺院中,是屬於尚在使用且保持相當完整的。
經由憲二教授的說明以及訪談的記錄,使得我們對普濟寺及日本的寺院有了大致的輪廓。若由建築物之形式上來看,普濟寺是五開間檜木建造之寺院,屋頂屬於所謂「入母造」的形式,與台灣的歇山屋頂是相似的。經由由庭院走入寺院,首先進入前方突出供放置香爐的部份,這個空間在日語中稱為「向拜」,在台灣的寺院中是少有的,在向拜的最前端兩側尚放置了兩個象徵長壽的烏龜,並以弧形的「海老虹樑」與主結構部份相連虹樑突出向拜柱之部份稱為「象鼻」。從向拜抬頭往上看,屋簷下方排列整齊的木條稱為「垂木」,是處理出簷及裝飾簷下的構造物。另外一最大之特色即為屋頂,屋頂兩側的「山花」在日語中稱作「妻壁」,其上的裝飾物不僅有結構上的意義並且具備了藝術的形式,「三花懸魚」及「破風」則用以遮蔽橫樑或構造物收尾,「鬼瓦」即屋脊最兩端的構造物,用以固定大棟,並有鐵真院的徽紋作為裝飾。另外開窗方式以「花頭窗」的形式處裡,這種形式在以往內部附加矮桌子是作為讀書的空間,而現在則成為純粹裝飾之用。
在日本的寺院中,這種類型稱為「折衷樣式」的寺院,折衷亦即混合了日本傳統「和樣」、「大佛樣」以及「禪宗樣」三種類型。依大岡 實在《奈良的寺》中的分類,和樣為奈良及平安時代源於中國的寺院建築類型,雲形斗拱的使用為其特徵。大佛樣亦即中國禪宗之建築樣式在宋時隨著禪宗一起進入日本,影響其建築及信仰;禪宗樣又稱「唐樣」略晚於大佛樣,建築物中海老虹樑、「象鼻」、花頭窗這一類構造物轉化為曲線形式以及細緻的裝飾性雕刻是在當時所產生的,並成為這一類建築之特徵。折衷形式則為不同樣式刺激下所產生,並分為和樣與大佛樣的折衷形式、和樣與禪宗樣的折衷形式以及和樣加上大佛樣、禪宗樣的折衷形式,而普濟寺便屬於最後者,這類的建築以大阪空海弟子實惠所創立的「觀心寺」為典型,普濟寺與其在整體的造型上十分相似。這樣一棟建於八十二年前的典型日本真言宗秘教的寺院,在台灣可說是碩果僅存的一棟,就台灣的歷史時空而言,其建築的完整性,與由北投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棟應該列為法定古蹟保存的重要建築。
在現今的文獻中,對於以往建築的背景及事蹟的記錄往往付之闕如,造成這些建築在當時的使用情形,及對現今社會的影響都很難考證。對於文獻中所記載兩個月即能完成一座寺院不得不令我們存有一些疑慮,是否為使工期縮短開工前即已將所有建材備齊,建造過程僅為「組裝」這些建材?而普濟寺與觀心寺在整體造型上的相似,又使我們懷疑營造之初是否有一套標準的圖面或類型作為範本?另外建築中所出現的一些台灣建築元素,例如內部樑上採花瓶形式的「吊束」又是否意謂在營建過程中有台灣的工匠的參與?再看到匾額的形式,其與建築物間可以說非常協調,也使我們不得不懷疑是否匾額為複製或僅加上「普濟寺」三個字?這之間許多的疑惑,需要大家以起來找尋答案,也希望藉由這篇短文能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果,大家一起來將北投以往的風貌及流失的歷史再度找回來。
入口上有與階梯坡度配合一致的海老虹樑,因其彎曲有如海老(蝦子),是一種曲線的美感。上方的一塊將大木構件稱為手挟,可以承擔上方屋面的重量。手挟和海老虹樑在許多日式寺院都可以見到。牆上的鐘型花窗,稱為火燈窓(窗),是日式寺院特有的窗戶造型。
日式傳統建築專業名詞:鬼瓦 降棟 降棟 破風 懸魚 迴緣 棧唐戶 手挾 虹樑 鎚破風 向拜 隅棟 隅棟 稚兜棟 稚兜棟 大棟 尾棰 緣長押 海老虹樑 花頭窗 象鼻 烏龜 鬼瓦 腰貫 頭貫 飛貫 緣貫 垂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