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太平山的太平雲海曾入選為臺灣十二勝及新蘭陽八景
太平山位於台灣宜蘭縣大同鄉境內,標高1,950公尺,隸屬於羅東林區管理處管理,全區包括有南湖大山山系、三星山山系、大霸尖山支脈,太平山一年四季雲霧繚繞,其「太平雲海」奇景更入選為日治時期臺灣十二勝及新蘭陽八景。所謂「太平山」這個名稱,實際上是台灣原住民泰雅族語的「眠腦」的譯稱。相傳數百年前台灣山地原住民在該山區狩獵時,發現豐富的森林資源,於是就將此地取名為「眠腦」。「眠腦」包含有鬱鬱蒼蒼,欣欣向容的茂密森林的意思,「眠腦」此名一直沿用到日本人開發太平山之後,當時的日本殖民政府為了慶祝日本國運昌隆並讚美這極富山林資源的山頭,才以「太平山」命名。 當時日本人認為太平山所生產的檜木,在質量上優於阿里山的檜木,甚至超過日本本土的檜木,因此競相採用,太平山檜木於是一時之間盛名遠播。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興建於日治時期的台北大龍街孔廟
台北孔廟最早主要創建於清朝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於臺灣北部設置臺北府時期,當時的臺北府城於清朝光緒5年(西元1879年)正式動工興建,隨即不久即在城內南門內建造文武廟,當時的文廟和武廟兩座廟皆是採取朝南的方向興建,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文廟即是當時臺北府的孔廟。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興建於中國清朝光緒年間的臺北府城古城門
1874年(中國清朝同治13年,日本明治7年)琉球王國船難者遭台灣原住民殺害,日本藉故出兵攻打清朝臺灣府以南原住民部落的軍事行動,這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對外出兵,也是中日近代史上第一次的重要外交事件。中國大陸和臺灣方面稱之為牡丹社事件,而日本方面則稱為台湾出兵或是征台之役。「牡丹社事件」後,中國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轉為積極治理台灣,增設府縣。1875年(清朝光緒1年)清廷首度取消內地人民渡台耕墾禁令,台灣正式全面開放。除原有的台灣府以外,另置臺北府,轄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另於恆春半島設置恆春縣,東部設卑南廳,南投地區設埔里社廳。1884年(清朝光緒10年)發生中法戰爭,法軍砲轟基隆並登陸淡水。同年臺北城的城牆及五座城門陸續興建完成,其同時也是清朝在台灣所興建的最後一座城垣。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萬華龍山寺是外國觀光客至台北旅遊的四大觀光熱門景點之一
建於清朝及重建於日治時期的台北萬華龍山寺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總督官邸的外部及內部空間配置
作為日本殖民政府對外主要象徵性建築的台灣總督府,自從1895年日本在台舉行「始政式」以來,一直暫置於清朝的遺構布政使司衙門內,此種清代官衙既不能符合台灣總督府的行政需求,中國傳統建築的樣式自然也不能作為日本殖民政府統治的象徵。在台灣總督府新廳舍尚無興建計畫與缺乏建設經費的情況下,於是台灣總督官邸兼作為台灣總督行政事務執行時的暫時性處所,這也使得台灣總督官邸雖然在名稱上是官方宅邸,但是自始在空間的設計構成上,就不同於一般日本皇室、貴族或財閥的別墅或是豪邸建築。特別是在一樓空間的規劃設計上,具備強烈的迎賓社交性質,完全不屬於台灣總督或其家屬的私密空間配置,顯示台灣總督官邸基本上不是單純的只作為總督的官舍建築那麼簡單,其外部及內部空間和動線的配置上,尚具有許多機能性的運用及發揮。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阿里山「樹靈塔」的傳奇故事
翻開整個台灣阿里山的伐木史,從日治時期開始一直到1970年代台灣正式禁止伐木開始,整整將近80年的時間,前後總共有將近數十萬株的阿里山紅檜和巨木先後遭到砍伐的命運,可以說是台灣林業史上的一段血淚史。在這80多年的期間,阿里山森林至今遺留下數以萬計的老樹頭,還有日治當時伐木時所遺留下來的古老遺跡,其中就以今日香林國中附近的「樹靈塔」與「千歲檜」最具傳奇的色彩。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址曾為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總部的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是一座位於台灣台北市的美術館,成立於1983年12月24日,典藏及展示的作品類型相當廣泛,但主要以台灣的當代藝術為主。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要位於台灣台北市中山區中山二號公園(又名美術公園)內,舊址曾為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STDC)總部所在地。是台灣第一座現代美術館,館區約有6,200坪,外觀屬於理性的當代建築,以疊狀的白色方型為主。由建築師高而潘依據中國傳統的四合院概念所設計興建。台北市立美術館共分為六層,地上三層,地下三層,主要的展示空間集中在地上三樓與地下一樓。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廳舍的設計採用的先進建築設備系統
乙未戰爭後期,在台政權大致穩固底定的日本人初期將臨時總督府設在清代的布政使司衙門內,一直到第5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執政的時候,才開始有興建永久性廳舍的計劃。台灣總督府於1912年6月1日正式開工,1915年6月整體建築物主體大致完成並舉行上棟典禮,再經過幾年的工程施工後,終於在1919年(日本大正8年)3月正式竣工,當時的建築總工程費高達281萬日圓。隨後,這棟當時全台灣最高的建築物就一直是台灣總督統治台灣的代表性雄偉地標。台灣總督府廳舍的外觀主要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外部敷貼紅色面磚,並以洗石子水平飾帶作裝飾,紅白交襯出一種華麗、活潑的高貴氣息,稍減了建築物整體外觀的僵硬呆板。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具有濃厚日本和風禪意的東和禪寺鐘樓
東和禪寺原稱「曹洞宗大本山別院」,1908年由日僧初建,1916年附設佛教學校,1935年改名「私立台北中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改為「泰北中學」。東和禪寺的鐘樓,主要興建於1930年,外貌狀似日本城門。興建時位於東和禪寺大殿前,其功能為該寺的迎接殿。後來興建「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時,原計劃拆除該鐘樓,但是在文化人士的極力爭取下,該鐘樓最後獲得保存,並成為市定古蹟。如今成為東和禪寺的南面入口。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