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11 Sun 2011 17:12
前身為日治時期士林園藝試驗支所的蔣介石士林官邸
- Dec 11 Sun 2011 17:05
日治時期的臺北孔廟興建沿革
日治時期的臺北孔廟興建沿革
台北孔廟最早主要創建於清朝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臺灣北部設置臺北府,當府城於清朝光緒5年(西元1879年)動工,隨即在城內南門內建造文武廟,兩座廟皆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文廟即是當時臺北府的孔廟。
- Dec 11 Sun 2011 17:02
建於清朝及重建於日治時期的台北萬華龍山寺
建於清朝及重建於日治時期的台北萬華龍山寺
萬華,舊稱「艋舺」,是台北最早發跡的地方。「艋舺」這個地名,據說源自於台灣原住民獨木舟的發音(Man-Kah)。早期台灣原住民划獨木舟載運土產至渡頭與漢人移民交易,於是漢人以「Man-Kah」來表示番舟聚集之地。「Man-Kah」或譯為「莽葛」、「蟒甲」,後來演變成為「艋舺」地名。這裡原本只是一處小渡頭,後來漸成漢番交易熱絡的小市街,以蕃薯(地瓜)交易為大宗,形成台北的第一條市街雛形。後來大嵙崁溪(大漢溪)逐漸淤塞,原本停泊新莊的船隻改泊艋舺地方,於是艋舺市街逐漸興旺。
- Dec 10 Sat 2011 19:50
禪園-日本神風特攻隊的享樂天堂及張學良的幽居地
禪園-日本神風特攻隊的享樂天堂及張學良的幽居地
禪園的前身是1920年日本人在台營業的新高飯店,在百年之前是個高級渡假旅館,當時只接受仕紳和日本軍官入住。新高飯店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官俱樂部及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前的指定招待所之一,國民政府遷台後,張學良曾經入住。1949年東北少帥張學良將軍曾被當時國共內戰中敗逃到台灣的國民政府蔣介石政權軟禁於此,1984年禪園景觀花園餐廳成立於此,運氣很好的是禪園的歷代主人,皆有志一同的完整保留此歷史建築物本身擁有的一草一木,宛如維護古蹟般的保護著。
- Dec 10 Sat 2011 19:48
利用岩石鑿洞供奉石雕神像的台北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 Dec 10 Sat 2011 19:45
日治時期設於表町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總部舊廈
日治時期設於表町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總部舊廈
三井株式會社為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其經濟活動與殖民政策密不可分,經營的事業範圍甚廣,其中又以物產株式會社影響力較大,除臺北總部外,當時在臺南及高雄兩地也設有支店,主要以經營銀行及保險事業為主。
- Dec 10 Sat 2011 19:26
清朝光緒年間所興建的臺北府城
清朝光緒年間所興建的臺北府城
1874年(中國清朝同治13年,日本明治7年)琉球王國船難者遭台灣原住民殺害,日本藉故出兵攻打清朝臺灣府以南原住民部落的軍事行動,這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對外出兵,也是中日近代史上第一次的重要外交事件。中國大陸和臺灣方面稱之為牡丹社事件,而日本方面則稱為台湾出兵或是征台之役。「牡丹社事件」後,中國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轉為積極治理台灣,增設府縣。1875年(清朝光緒1年)清廷首度取消內地人民渡台耕墾禁令,台灣正式全面開放。除原有的台灣府以外,另置臺北府,轄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另於恆春半島設置恆春縣,東部設卑南廳,南投地區設埔里社廳。1884年(清朝光緒10年)發生中法戰爭,法軍砲轟基隆並登陸淡水。同年臺北城的城牆及五座城門陸續興建完成,其同時也是清朝在台灣所興建的最後一座城垣。
- Dec 10 Sat 2011 19:09
西來庵事件小檔案
西來庵事件小檔案:
西來庵事件又稱為噍吧哖事件及玉井事件,主要發生於1915年,是日治時期台灣人武裝抗日事件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台灣人第一次以宗教力量結合反抗日本統治的重要事件,更是台灣漢人移民最後一次的武裝抗日行動。因為策劃革命的地點在台南市西來庵五福王爺廟,所以一般稱為「西來庵事件」;西來庵事件的起義首要人物是余清芳(1879年~1916年),所以也稱為「余清芳事件」,其他的領導人還有羅俊、江定等人。
- Dec 10 Sat 2011 19:05
日治時期蓋在明鄭時期馬兵營舊址的臺南地方法院
日治時期蓋在明鄭時期馬兵營舊址的臺南地方法院
臺南地方法院的前身可以追溯至日治時期,1895年日本占領臺灣後,開始著手將西方司法制度引入。原先係將包括臺南縣的三縣一廳之司法事務交由各該地方行政機關掌理,不久因臺灣抗日活動有愈演愈烈之勢,日本遂對臺灣全島施行軍政至1896年3月31日止。在軍政期間,臺灣總督府曾於1895年10月7日,以軍事命令發布「臺灣總督府法院職制」,依據該命令,臺灣除設置總督法院外,另設11個支部,臺灣總督府法院台南支部是其一,此即為今日臺南地方法院的前身。
- Dec 10 Sat 2011 18:59
今日的汐止忠順廟為日治時期的汐止神社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