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全日本第一高峰的新高山-玉山
玉山是臺灣布農族原住民的聖山,鄒族語稱其為Pattonkan(音譯漢字八通關)。另外,居住於玉山下的另外一支原住民民族鄒族,則稱呼玉山為Panguno Rakaso,兩者皆是指「石英山」的意思,蓋因冬季時山頭積雪反光,狀似石英玻璃般閃爍之故。而在清康熙年間編篆的《台灣府志》中,也有記述:「玉山,在鳳山縣。山甚高,皆雲霧罩於其上,時或天氣光霽,遙望皆白石,因名為玉山。」,可見玉山作為漢名,在清朝已開始流通。
玉山在日治時期也稱為新高山,其主峰位於臺灣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南投縣信義鄉,高雄縣桃源鄉及嘉義縣阿里山鄉的交界處,標高3952公尺,為台灣最高的山,也是東北亞第一高峰。在台灣百岳之中,玉山與雪山、秀姑巒山、南湖大山、北大武山合稱「五岳」,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玉山主峰於日治時期的1917年由陸地測量部設立了一等三角點,1924年海拔高度測量為3,950公尺。近年來在新技術的測量下,海拔重新測得為3,952公尺。日治結束後,曾長期採用3,997公尺的標高,現今仍有部分地圖沿用,係起源於1957年美國遠東陸軍製圖局的相關測量數據。
1895年,台灣因為清廷在甲午戰爭中敗戰簽訂了馬關條約而割讓給日本,使得玉山也成為日本管轄境內。明治28年(1895年),臺灣總督府臨時土地測量局測量全台山岳的高度,測出玉山高度為3950公尺,高度超過日本最高峰富士山(3776公尺)。明治30年(1897年)6月28日,日本天皇認為臺灣最高山(モリソン「摩里遜」)的高度應該在日本內地最高峰-富士山之上,因此,在6月28日指示日本陸軍軍令機關-參謀本部,臺灣最高山應稱為「新高山」,意思就是「新而高的山」。由於臺灣當時是日本統治的領土,所以新高山便成為日本的第一高峰,日治時期在新高山的山頂上並設有日本神社「新高祠」。稍後,在1923年時也將雪山命名為次高山,意指台灣第二高峰。當時的新高山與次高山(雪山)、能高山並稱為「台灣三高」。
根據日本海軍的傳統,重型巡洋艦向來以日本山峰為名,因此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中也有命名為「新高」的戰艦存在。傳言中1941年12月2日下令攻擊珍珠港的密碼「ニイタカヤマノボレ一二○八」(攀登新高山一二○八)中的新高山就是指台灣的玉山,然而當時的日本帝國海軍通信符號表並無「新高山」一詞,故此說法並無法獲得確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1947年12月1日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正式將「新高山」名稱重新改回「玉山」。玉山外觀氣勢磅礡,雄踞一方。冬季時而積雪,遠望雪白如玉,景色優美,「玉山積雪」因而成為台灣八景之一。1985年4月,玉山群峰周邊正式劃入新成立的玉山國家公園。玉山境內包含有亞熱帶、暖溫帶、冷溫帶及高山寒原帶的各種不同氣候型態,也衍生出多樣化的動物群種及植物林相,基本上生態資源相當的豐富。
新高山神社小檔案:
新高山神社建於大正14年(1925年)6月17日,神社名稱為新高山新高祠,社格為山神廟,是台灣最高的神社,也是當時日本最高的神社,通常登上新高山最常採用的登山路線,就是由阿里山驛旁的新高山登山口直接進入。
綜合參考資料:维基百科,日治時期台灣古蹟物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