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舊台北公會堂(中山堂)
台北中山堂的前身即是日治時期的台北公會堂,於1936年落成,原址為清代的布政使司衙門遺址。內部設有大會堂、小會堂及餐廳,可容納約2,000人,是日治時期台北最主要的活動展演場所。台北公會堂主要是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所負責規劃設計,融合有阿拉伯拱窗及台灣陶瓦之鄉土味風格,象徵向東方尋求藝術泉源。中央樓梯2、3樓之間嵌有台灣名雕塑家黃土水的「牧童水牛」名作。
■ 日治時期的台灣文物
● 日治名稱:台北公會堂
● 戰後名稱:中山堂
● 原設計師:井手薰(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
● 營造單位:督府土木局
● 興建時間:1932年(日本昭和7年)
● 完工時間:1936年(日本昭和11年)
● 古蹟等級:二級
● 所在位置:台北市中正區
● 建物特色:外觀採用許多特別燒製的陶磚,整體外牆貼有淺綠色面磚。
● 歷史沿革:台北公會堂是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及統治台灣的需要,選擇在原清朝台灣布政使司衙門舊址興建的公會堂,是日本繼東京、大阪、名古屋之外的第四大公會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的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即在台北公會堂二樓的大宴會場中舉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