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二八和平公園(新公園)  

作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前身的台北新公園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主要位於台北市公園路上,相當靠近總統府前方的凱達格蘭大道旁,佔地約7公頃左右,原名台北新公園。在清領時期,此地區除了臺北大天后宮(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南側)以外,皆是一片荒蕪。日治時期,日本人開始著手計劃在此闢建一處大型的都市公園,1908年初步落成的台北新公園成為當時全台首座承襲歐風設計的近代化公園。

1913年,台灣總督府以「市區改正」為由著手拆除大天后宮,並於大天后宮的北側新設兒玉‧後藤紀念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今日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此時台北新公園的腹地也同時向北推進,也確立了今日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廣闊格局。日治時期由於台北新公園位置非常接近臺灣總督府等行政機關與當時號稱城內的日本人聚居地,因此經常成為日本殖民政府相關政策性活動的舉辦地點。例如1935年底在台灣舉辦的臺灣博覽會,台北新公園也被指定作為博覽會的主要會場之一。台北新公園的園內在日治時期也曾建有祭祀日本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的「台北天滿宮」。

1996年2月28日,適逢豎立於台北新公園內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正式揭碑,基於台灣歷史上的特殊意涵,在當時的台北市長陳水扁的全力主導下,台北新公園正式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次年並於公園內設立二二八和平紀念館,成為一個追溯台灣歷史、撫平歷史傷痛的紀念性公園。

今日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擁有相當豐富的多樣歷史性建築,分別為北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中央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東南方的「二二八和平紀念館」,以及日治時期興建的露天音樂台、日式拱橋、日本傳統造景池塘、綠地步道等,另外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建的中國式庭台樓閣,更有3000年前巨石文化的石器遺物、蒸氣老火車頭(騰雲號與臺鐵九號)、中國式古牌坊(急公好義坊、黃氏節孝坊)、原清朝臺北府衙的兩座石獅、清朝大天后宮遺留下來的柱珠、台灣放送局的戶外放送亭-----等為數眾多的日治時期及清朝的歷史古蹟及文物。其中露天音樂台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擴建,今為半圓頂舞台。

綜合參考資料:维基百科,日治時期台灣古蹟物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SUBASA 的頭像
    TSUBASA

    eTaiwan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