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特別興建的浴場泡澡專線-新北投乘降場(新北投驛)Shinhokuto
日清發生甲午戰爭後在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之下,使得清朝割讓台灣及澎湖給日本。臺灣總督府在領台殖民後深刻的體悟到從淡水港上岸的各項物資運送到台北內地的重要性,於是臺灣總督府當時毅然決定將清朝末年台灣巡撫劉銘傳時期所鋪設的臺北到基隆段的輕磅鐵軌(36磅/碼)拆下來改舖臺灣最早的支線鐵道-淡水線(完工通車於1901年8月25日)。淡水線最早的通車營運地點共計有臺北、圓山、士林、北投、江頭及淡水驛站,後續又增加有大稻埕起站、北門、大正街、雙連、宮之下與唭哩岸等五個中途乘降場。
北投以昔日北投社而得其名,其在平埔族語為巫女之意,傳說有巫女住在此地,以巫者之禱,化解此地產硫磺變化萬千的疑困。真正讓北投聞名於世的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積極大力開發的臺北大屯山腳下的硫磺礦溫泉區,而非當時臺北淡水線通車途中的北投驛站附近。所以1916年臺灣總督府決定增闢北投驛站抵達溫泉公園觀光遊憩區,此條全長達1.2公里的支線,當然這條支線可以稱為浴場線或泡澡專線。當時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給了此條支線終點站命名為「Shinhokuto」新北投乘降場,之後又改為「新北投驛」,也就是後來的新北投火車站。
新北投火車站除了建築外觀造型十分特殊之外,其終端式的月台設計是它的最大特色,新北投火車站的鐵道剛好與站房成九十度的交角,通常這樣的情況只會出現在終點站,而非像新北投火車站這樣的通過站,當時每天都會有幾班往返台北與新北投間的區間車,由於新北投火車站無法調轉車頭,列車就只好先在北投火車站以車尾向前慢慢駛入新北投火車站,然後再開回台北。
由於「Shinhokuto」新北投乘降場的興建,日本人專程到此泡湯的舉動一時蔚為風潮,1916年以後當地硫磺溫泉遊憩公園區周遭地名因為靠近新北投乘降場的因素便逐漸稱為「新北投」,新北投的地名也沿用至今。日語發音「Shinhokuto」,「hokuto」對稱於中文「新北投」,「北投」為同音同義,「Shin」即是中文「新」,也就是新舊火車站的主要區隔。1916年4月1日新北投乘降場首日通車啟用,同時也開啟蒸汽自動客車來回運送泡湯乘客往返於北門乘降場至新北投乘降場的區間運行。1937年主要由「臺北鐵道部營繕所」所設計的新北投火車站正式落成,1945年新北投火車站因太平洋戰爭而停擺。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的1946年新北投火車站再度恢復通車。
1979年新北投溫泉觀光事業逐漸走下坡,新北投火車站於是被改為「簡易站」。1988年臺北淡水線因興建捷運之故而停駛,淡水線沿線於日治時期所興建的老舊火車站均遭到拆除,而新北投火車站幸賴彰化「台灣民俗村」施金山董事長的慧眼獨具,將其收留移至彰化民俗村現地保存,成為臺北淡水線同時也是台北市目前碩果僅存的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火車站。
新北投溫泉小檔案:
清朝光緒20年(1894年),德籍硫磺商人奧里利用新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為新北投溫泉開發的最早開始。1896年,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發現新北投附近的溫泉品質極佳,極富觀光與商業開發價值,故於新北投溪畔開闢台灣第一家溫泉旅社-天狗庵。
新北投溫泉位於台北市的北投區,泛指地熱谷、龍鳳、鳳凰、湖山里、行義路等十多處溫泉分佈區。而狹義的新北投溫泉主要是指環繞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四周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等範圍,此地溫泉旅館規模較大、數量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新北投溫泉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台灣最著名的溫泉鄉。
到新北投旅遊,住宿溫泉旅館享受一晚溫泉鄉情調是不錯的選擇。例如位於新北投地址台北市光明路244號的瀧乃湯,從日治時期至今已有將近90年歷史的泡湯文化,目前尚保持男女大眾池,分池而浴;原名星乃湯的逸屯及位於幽雅路上的吟松閣,其木造建築及庭院景致仍保留著日式情調,並同時提供泡湯休息和住宿用餐;春天酒店是國際級溫泉渡假飯店,屬於新北投溫泉當地最高價位的溫泉享受;其他還有熱海、京都、嘉賓閣、新年莊飯店等提供一般價位的溫泉住宿。
綜合參考資料:维基百科,日治時期台北古蹟物語,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臺北發展史 http://www.peitou.org.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