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公會堂  

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帝國在台灣的受降地-台北公會堂

■ 日治時代的台灣文物 No.005
● 日治名稱:台北公會堂
● 戰後名稱:中山堂
● 原設計師:井手薰(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
● 營造單位:總督府土木局
● 興建時間:1932年(日本昭和7年)
● 完工時間:1936年(日本昭和11年)
● 古蹟等級:二級
● 所在位置:台北市中正區
● 建物特色:外觀採用許多特別燒製的陶磚,整體外牆貼有淺綠色面磚。
● 歷史沿革:台北公會堂是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及統治台灣的需要,選擇在原清朝台灣布政使司衙門舊址興建的公會堂,是日本繼東京、大阪、名古屋之外的第四大公會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的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即在台北公會堂二樓的大宴會場中舉行。
● 高度:  m
● 寬度:  m
● 縱深:  m
● 備註:Photos by eairforce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的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即在台北公會堂二樓的大宴會場中舉行。當時在臺灣舉行受降典禮有著非常特殊的時代意義。因為從1895年到1945年之間,日本侵略者以非常手段殖民統治台灣50年,同時台灣人民英勇反抗日本侵略者50年,其間,有高達50多萬台灣的抗日志士與台胞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1943年12月1日公佈的《開羅宣言》中宣稱:“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領土歸還中國。日本亦將被逐出於其以武力或貪欲所奪取之所有土地。”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強調:“《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中國政府於9月1日成立中國戰區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以陸軍上將陳儀為總司令,擔任受降主管,負責統一接收臺灣(包括澎湖列島)地區軍事工作。該區日本投降代表為安藤利吉。10月25日上午10時,陳儀總司令宣佈台灣日軍已於9月9日在南京投降。安藤領證簽字後,由日本代表將受領證呈給陳儀,隨後日本全體代表退席。陳儀將軍旋即發表廣播講話,鄭重宣告:

“從今天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這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實,本人特報告給中國全體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台灣回到祖國懷抱,民眾歡呼雀躍,老幼俱易新裝,家家遍懸燈彩,相逢道賀,如迎新歲,獅龍遍舞全市,途為之塞。

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以人道主義對待日俘和日僑,至1946年6月,全部遣送完畢。根據華盛頓會議精神,同盟國決定派軍隊對日本進行佔領,共同實行管制。

中國政府對派兵進駐日本剛開始還比較積極,派出以朱世明為團長的“中國軍事代表團”率先赴日熟悉情況。美國一再要求中國至少要派遣1個師。蔣介石決定由曾在越南河內擔任授受日本投降任務的榮譽1師和榮譽2師合編成的第67師前往。5月,到達日本後,根據協商,中國佔領軍駐紮在日本愛知縣,必要時再擴大到三重縣和靜岡縣。6月中旬先遣隊由“中國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率領,轉赴先遣隊駐地名古屋。不久,駐日先遣隊準備工作基本完成,隨後朱世明電告南京政府請調“中國駐日佔領軍”出發正式進駐日本。然而,國民政府應撥給駐日佔領軍的後勤物資遲遲不能到位,後來才知道這些物資早已用於打內戰。幾天後,朱世明即被要求立即全部返回。國民黨政府的如意算盤是仗一打贏,即可將第67師調回並按原計劃進駐日本。67師到達蘇中之後不久,就被華中野戰軍一舉擊潰。

戰勝國權利的最重要體現就是駐軍,中國未能在日本駐軍對日實行管制,使得中國對日本的管制缺乏威懾力和強制力,也是後來中國試圖限制日本並要求其徹底反思戰爭的願望沒有實現的原因之一。而美國對戰後日本的扶持和縱容,給戰後的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值得後人省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SUBASA 的頭像
    TSUBASA

    eTaiwan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