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利用岩石鑿洞供奉石雕神像的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 日治時代的台灣歷史文物 No.015

● 日治名稱: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 目前名稱: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 興建時間:1925年(日本大正14年)

● 完工時間:1925年(日本大正14年)

● 古蹟等級:市定

● 所在位置:台北市北投區

● 建物特色:北投不動明王石窟,是一座非常簡樸的寺院建築,與其說是寺院,不如說是具有地方守護神駐在特色的小型土地神廟。因為在此「不動明王」已不只是密教中「大日如來」的護法,而是具有「山神」特色的身份。其主建築又以石窟形式呈現,雖說可能是受地形所限,但其因地制宜,庶民風格非常濃烈的建築風格,可說是非常有創意與特色,也可說為全台僅有的形式。

● 歷史沿革:北投不動明王石窟位於台北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一般所稱的鐘鼓峒山一帶,該山也稱為不動山,日治時期稱為天星山。位於北投區幽雅路杏林巷內,為台灣較少見的佛教石窟,佛教密宗護法神有五大明王,包括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剛夜叉明王等,又稱為五大尊。另又有八大明王或十大明王,皆護法神,所以其神態多為威猛之形。又有謂不動明王為大如來之化身,屬密教之真言宗,在臺灣並不多見。不動明王的神像其左手提繩,據說可捆鬼靈,右手握劍,可以降魔。

不動明王寺該地區羅列了30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廟、庵、堂等,充滿了宗教色彩。相傳在昭和時期台北市北投區一處有瀑布(即現稱的「不動瀑布」)的所在,有一條巨蟒盤據,經常吞噬人畜,且出沒無常所以一直無法除去,當時日本人於是特地回到日本接引不動明王一尊在此供奉,並開鑿石窟及搭建拜庭,從此巨蟒為不動明王所鎮伏,不再危害當地生靈。北投不動明王石窟利用岩石鑿洞,內供奉石雕神像,三尊不動明王分置於向內漸高的三級階上。1925年日本人左野莊太郎為配合其所經營之溫泉旅館而倡建,規模小巧,前有手水臺及近來所建拜亭,洞旁清泉飛瀑,景色幽雅,可謂北投勝景之一。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利用岩石鑿洞,供奉石雕神像,造形雖簡單,但石窟型的建築則是一大特色,與其說是一座寺院,不如說是一座有日本特色的地方守護神廟,並且兼融了東洋與中國的傳統神話。是1925年日本人左野莊太郎為配合其所經營的溫泉旅館而建,寺廟規模小巧,景色相當幽雅。

不動明王寺是北投地區唯一的石窟寺廟,供奉不動明王也是唯一的。不動明王寺簡單樸素,構成該寺的第一部份是寺本體,即不動明王石窟石窟洞部份。石窟的特色為面積小(高度與深度均約一公尺半,寬度約一公尺)且無裝飾(石窟為一石壁向內鑿入之半圓拱門式窟,僅在內壁施以洗石子。洞窟門口有兩座石燈籠,高約二公尺,右側有半月型鏤空,左邊的一座則是日型鏤空,均以不規則石塊雕鑿組成,頗有自然的古拙。這對石燈籠應是襲自日本神社入口的設施而來,也是日治時期日式寺院除了鳥居之外的最大特色之一。

不動明王小檔案:

不動明王乃是日本人普遍供奉的佛教神祇,是大如來之化身,屬密教之真言宗。不動明王有各種不同的稱呼,梵語稱「阿查拉那達」。「阿查拉」就是不動的意思,「那達」就是守護神。正確地說可譯為「不動咸怒明王」,簡稱「不動尊」或「無動尊」。真言宗寺廟內,均以大日如來佛為中心,左側是不動明王,右側則為弘法大師。此乃以不動明王象徵大日如來之智慧,以弘法大師象徵大日如來的慈悲。不動明王,背著火焰站在大磐石上,或坐或立,右手執劍,左手持羅索,通常都以恐怖的造型出現。
  
備註:Photos by eairforce

關鍵字:航空軍事數位博物館,戰鬥機,運輸機,轟炸機,攻擊機,明治,台灣軍,天皇,高砂義勇軍,昭和,北投溫泉,台北公會堂,騎兵,日據時代,日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攝影,台灣神社,日本憲兵隊,武士道,大日本帝國,戰車,坦克,軍刀,炸彈,魚雷,台灣總督府,陸軍,海軍,空軍,台灣軍司令部,手槍,步槍,切腹,迫擊砲,台北帝國大學,新公園,台北放送局,機砲,航空母艦,驅逐艦,植物園,神風特攻隊,巡洋艦,草山,西門町,靖國神社,武士刀,櫻花,鳥居,武德殿,公學校,原子彈,偷襲珍珠港,山本五十六,廣島,長崎,日本帝國主義,八田與一,WW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SUBASA 的頭像
    TSUBASA

    eTaiwan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