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法華寺  

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本佛堂-台北法華寺

「台北法華寺」全名為「財團法人台北市法華寺」,地址位於今日的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194號,「台北法華寺」原為日本「日蓮宗」寺廟,山號為「南海山」,今日則為主祀觀世音菩薩之日式佛教廟宇。「台北法華寺」建物興建於1919年(日本大正8年),為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和風日本佛教寺院廟宇建築。

至今佈教已有百年史的「日蓮宗台北法華寺」,同時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本佛堂。在日治時期初期,最早隨日軍來台的日本本土佈教師中,首推「日蓮宗」與「曹洞宗」。由於當時的佈教對象僅及日籍軍人、教師和日本殖民政府官員等少數佈教對象,「日蓮宗」與「曹洞宗」於是有意拓展到當時台灣人的社群。其中「曹洞宗」選擇艋舺龍山寺為主要佈教所,「日蓮宗」也以艋舺為宗教佈教的重要根據地,並於1897年開始興建「日蓮宗」佈教所,為台灣有日式佛教寺院的開始。後來由於日本殖民政府在1908年進行艋舺市區重劃,「日蓮宗佈教所」必須遷移,1910年「日蓮宗」於日治時期台北的「八甲町」(所在範圍即今日的台北市柳州街到西寧南路底之間)新建佛堂正式落成,寺號「台北法華寺」,可說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本佛堂。

台灣現存日治時期建造的日式佛寺的數量雖不在少數,但是至今仍能保持當時寺院古蹟原貌的,可說是少之又少。例如位於今日台北市最精華地區忠孝東路的「善導寺」,曾經是日治時期的「日本淨土宗台北別院開教院」,可惜後來在整體寺院的增建和改建過程中,已經完全破壞原先的「日本淨土宗台北別院」的古蹟格局,建築物經過改建後雖然氣派高大,但是已經喪失日治時期當時的原寺院古蹟外觀,欠缺歷史文物的完整價值性。至於位於台北圓山的「臨濟護國禪寺」,由於保存得宜,整體的寺院建築面積雖然不算大,卻是台灣現存最大的日本木造佛寺建築。而「曹洞宗台北別院」,坐落於台北市仁愛路,由於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接手日產的國民政府,同樣也是欠缺對歷史性古蹟的尊重及維護觀念,目前已經拆得僅剩下「鐘樓」部份,使得「曹洞宗台北別院」也面臨欠缺歷史性古蹟完整性的遺憾。至於同樣也是位於精華地區台北市成都路的「弘法寺」,今日也已經變成了「台北天后宮」。所以從目前各家日治時期日本佛寺的保存完整性來判斷,「台北法華寺」不論是在建造的時間或是寺院格局的完整保留方面,都達到一定的古蹟維護程度,不愧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式佛寺古蹟。

近距離觀察「台北法華寺」,「台北法華寺」的山門造型相當的特別,乍看到寺院的山門造型,便知道這座日式寺廟的歷史必定大有來歷。山門屋頂為日本建築傳統的「切妻造」外觀,也就是所謂的「懸山頂」,整體為木構造搭配日本黑瓦的配置。山門左邊附近立有一長形不規則石碑,上書「南無妙法蓮華經」。細看「台北法華寺」山門圍牆上的「鬼瓦」,基本上日本佛教寺院的「鬼瓦」和一般日本傳統民宅的「鬼瓦」造型不同。「台北法華寺」的「鬼瓦」上的圖案,是「日蓮宗」特有的宗紋。另外,「台北法華寺」的「瓦當」上一些沒有磨損的「軒丸瓦」(即瓦當)上方也有「日蓮宗」的宗紋圖騰。

進入「台北法華寺」的「山門」後,即可看到一條並不算長的古老參道,可以發現其外觀古樸,仍然保有日治時期參道原始的建造痕跡,進入「台北法華寺」的「山門」以後,在靠近右邊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塊長方形並不算高的石碑,上書「百度石」三個字。「百度石」是日本佛教寺院特有的宗教習俗,最早是受到「神道教」的影響。「百度石」基本上是日本傳統佛教寺院的基石,是信徒前往寺院主殿(本殿)參拜的起點。由「百度石」出發至寺院的本殿前參拜,持續往返百次方為完滿,信徒還願時更有需要往返千次以答謝神佛的宗教傳統。立於「台北法華寺」「山門」旁邊的「百度石」,意味著只要是「台北法華寺」的信徒,在此處到本殿之間來回往返參拜100次,參拜信徒的身體病痛都會因此獲得痊癒,祈求的心願也會獲得實現。類似「百度石」這樣的石碑,在一些台灣現存的日式寺院遺跡中都可以看到,例如位於台灣東部花蓮著名的吉安「慶修院」,也有相同「百度石」石碑的遺跡。

 

綜合參考資料:日治時期台北古蹟物語 / 維基百科 / 臺北市發展史

arrow
arrow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