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各地建造武德殿的歷史沿革
「武德殿」一詞最早是源自於日本平安時代時的大內裏裡面的殿舍之一,主要是作為觀賞賽馬等等活動時使用的場所。「武德殿」其位在大內裏的西邊,可穿過右近衛府、右兵衛府之間而望見殷富門。而在「武德殿」的東邊,則有馬場、宴之松原等場所。
今日的「武德殿」則是發源於日本的警察系統,剛開始是作為練習武道的場所,之後再擴展到城市與學校。由於警察肩負社會安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責大任,而且經常必須面對盜匪及不法之徒的挑戰,因此平時必須習得防身的武藝以求自保及保護人民,因此武術對維護治安的警察就格外的重要與必要。因此在1895年(日本明治28年)開始,於日本京都正式成立了「大日本武德會」以推廣所謂的日本武士道及尚武精神,當時「大日本武德會」的會員大部份以日本警察為主,其所建的武道場建築,主要是為了推廣武道(包含劍道、柔道與弓道)的普及而建立,並使其成為日本人的核心價值,而後在日本全國各地(包含臺灣)積極地廣設推廣武道的武道館,而這些武道館也因為因襲自日本平安時代「武德殿」之名稱,一般也稱為「武德殿」。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日本警察系統隨著統治時間的增長進而影響到臺灣內部。因此臺灣的武道文化就由當時的日本警界積極引入、主導及發展,在日本殖民政府轄下警察系統的大力推動下,當時的臺灣州、廳、郡等地方都陸續興建起「武德殿」。1900年開始,日本殖民政府在臺灣臺北、臺中與臺南分別成立了武德會委員部,更在日本明治39年(1906年)正式成立「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部」,在臺灣各地積極的推廣武道。武士道精神常被認為是日本民族的特性,而「武德殿」則是提供學習日本武士道的最佳修練場所。
日治時期的日本殖民政府在全台各地興建這些為數不少的武道館(也就是「武德殿」),當時的日本殖民政府規定每一郡治至少需設有一棟以上的「武德殿」,主要是為了提供當時在台的公務員、警察及學生作為平時練武(包含劍道、柔道與弓道)的主要場所,在日治時期的男生規定必須學習柔道、劍道或角力(相樸)等項目,而女生則大都以學習射箭為主。並且會每年在台灣各地先舉辦武道大會或演武大會,前期先選出各地的優勝者,再集中至台灣地方本部武德會進行決賽,藉以發揚日本武士道的習武精神。
臺南武德殿是台灣現存同類型「武德殿」中最特殊且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在日本,目前這些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所設立並保留下來的「武德殿」多半已成為具有高價值的日本文化財產。另外在地方上的「武德殿」其機能也相當於現在日本各級地方行政單位所設立的武道館。臺南武德殿最初位於臺南大正公園(今日的民生綠園、湯德章紀念公園)東側,後來於日本昭和11年(1936年)時改在臺南神社外苑東北角緊鄰臺南孔廟處興建今日現存規模的臺南武德殿,並於1936年10月24日與臺南神社外苑同時舉行落成典禮,設計單位為台南州廳土木課營繕係。二次世界大戰後,臺南武德殿被改為臺南市立中學與忠義國小的禮堂,並於1998年6月26日正式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臺南武德殿的建築式樣基本上仍然採用日本傳統的社殿建築外觀設計,但是在建築材料方面則是選擇當時的新式材料(RC鋼筋混凝土及洗石子)。臺南武德殿主體的屋頂為歇山頂(日本建築稱為入母屋造)造型,兩側置有博風板(日本建築稱為破風),屋脊呈十字型,正脊脊吻為鳩尾,垂脊鬼瓦收頭。另入母屋破風共開5個長方形窗,並有龜甲形懸魚飾,上點綴以花形浮雕,而臺南武德殿門廊的屋頂造型則是採用所謂的唐博風式設計。另外,臺南武德殿在建築物的前後部份都有迴廊的設置,而門窗則是全為平拱式樣。臺南武德殿的建築方位採用坐北朝南,建築物的高度為二層樓高,左右各寬四開間,而主入口則位於二樓,須爬樓梯方能進入。一樓是各種附屬服務空間,兩側有次入口,而二樓西邊為武道場,東邊為劍道場,而北邊則突出做為祭壇。此外在日治時期,臺南武德殿在武德殿外還設有一弓道場。
「武德殿」為日本宣揚其傳統武道的主要場所,當時在台灣各大城鎮均設有類似的武道館設施,今天台灣尚留存的「武德殿」除了台南武德殿之外,尚有台中武德殿、彰化武德殿、高雄振武館(高雄市武德殿)、旗山武德殿等,其中一般公認以台南武德殿的規模較大,建築設計及施工品質也相對較高。
台南武德殿相關旅遊資訊:
區域:大台南中西區
類別:市定古蹟
建造年代:1936年(日本昭和11年)10月24日
聯絡電話:
地點: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2段2號
高雄市武德殿振武館為武德會於高雄支部之首
位於高雄市哈瑪星,也就是今日的高雄市鼓山區登山街36號,正確位置在鼓山國小後面,中山大學西子灣山洞的左側,日治時期稱為湊町四丁目的高雄市武德殿,正式興建落成於1924年(日本大正13年)7月19日,為一日式磚造建築,屬於台灣總督府高雄州警務路「武德會支部」,為州廳級的武德會組織,並且下轄各郡、市、街、庄之武德殿。高雄市武德殿的武道館名稱在日治時期稱為「振武館」,與當時一般武德殿通稱為「演武場」有所不同,由於高雄市武德殿興建於日治中期,較其它台灣州廳級的武德殿興建年代晚了許久,所以特別取名為「振武館」,含有振興武德的意涵,高雄市武德殿振武館同時也是當時的武德會於高雄支部之首。
高雄市武德殿的建築外觀為一莊嚴雄偉的日本傳統寺殿建築,主要為採取承重清水磚牆與鋼桁架混合而成之和洋風格的新建築,其建築物兼具有「佛寺」、「宮殿」、「神社」三類建築的空間元素,並加入武術活動的武道場使用機能,形成特有的空間形態。高雄市武德殿其屋頂為日本建築「入母屋」形式(同中國的「歇山」式屋頂),正面入口為「唐破風」形態;屋簷下有對稱立柱,前有3支1組的立柱,後有1支立柱與2支附壁柱的組合,形態接近「塔斯干柱式」(Tuscan order),高雄市武德殿的內部共分為兩大部分,東邊為劍道學習區,西邊則為柔道學習區,大約共可容納100餘人,提供日治當時的青年及警察練習柔道及劍道使用,高雄市武德殿在入口門廊部份有仿自羅馬式的柱子,在牆上則有特殊的箭靶及弓箭裝飾的圖形,主要用來顯示日本傳統武士道的武藝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日本軍民撤離台灣,當時台灣的許多武德殿分別有了不同的管理單位,其中仍然有不少武德殿是由後來退守台灣的國民政府警務機構負責管理,也有部份的武德殿淪為私人所占,而高雄市武德殿當時主要歸屬於高雄鼓山國小使用,接管後起初並無具體特殊用途,也因為乏人管理於是逐漸的荒廢,後來高雄市武德殿一度曾經由鼓山國民學校代為管理,並權充為教室及教師宿舍使用,近年來高雄市政府極力挽救古蹟,包括於1997年12月通過市政府民政局古蹟審定,1999年高雄市武德殿正式經公告為市定三級古蹟,2003年文化局成立同時積極對高雄市武德殿進行研究調查,並斥資1,500萬元予以重新整修。目前高雄市武德殿委由「社團法人高雄市劍道文化促進會」負責經營管理,為台灣日治時期所興建的武德殿中唯一至今仍然作為其原始功能使用的場所,也是高雄市第一座非營利古蹟委外案例。高雄市武德殿同時也是目前全台灣僅存的12棟武德殿中行政層級最高,年代最久遠,並且為最早被指定為古蹟的日治時期武道館建築。
高雄市武德殿相關旅遊資訊:
古蹟名稱:高雄市武德殿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登山街36號(鼓山國小後方)
GPS定位:22° 37' 31.50
交通資訊:汽車:中正交流道→五福路→鼓山路→濱海路→登山街
行政區:高雄市鼓山區
管理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方式:07-2225136
建造年代:1924年(日本大正13年)7月19日
古蹟類別: 直轄市定古蹟
綜合參考資料:日治時期台灣古蹟物語 / 維基百科 / 大日本帝國武德殿尋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