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來台曾下榻的「梅屋敷」(逸仙公園及國父史蹟紀念館)
逸仙公園又稱國父史蹟紀念館,現址為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北路一段46號,北靠市民大道一段、東靠中山北路一段、西靠台北車站。公園面積約為3025平方公尺,園內主要建物為建於日治時期初期面積約50坪的「梅屋敷」。因庭園栽種「梅樹」而得名的梅屋敷,興建於1900年,本為日本人大和宗吉所經營的日式旅館。
「梅屋敷」為長方形的和式旅館建築,屋頂覆蓋著老式暗黑色的理想瓦。相傳,該旅館曾以高砂族藝妓表演舞蹈做宣傳來招攬旅客。梅屋敷旅館不只曾於20世紀初招待過孫逸仙、胡漢民等知名政要。1907年知名導演高松豐次郎接受台灣總督府委託,所拍攝的電影《台灣實況紹介》中,還把梅屋敷的高砂族藝妓表演列為台灣廿景之一。
孫文前後總共訪台4次。第1次來台灣為1900年策劃惠州起義前夕。該次來台停留台灣最久,達44天。滯台期間,曾得到當時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資助該起義的承諾,也獲得菲律賓製中古武器一批。
孫文下榻「梅敷屋」則是在1913年二次革命(反對袁世凱帝制的革命)失敗後。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偕胡漢民先生離開上海前往廣東,商謀再舉討袁之師,行抵馬尾,獲知粵局有變,乃轉來台灣,是其二次來台,當時下榻之處即為御成町(今台北市中山北路與北平西路口)之「梅屋敷」旅館,並親筆為旅館主人大和宗吉題書「博愛」二字,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此行過台,當時的日本台灣總督曾派人特別接待,然警衛森嚴,外人知者甚少,僅與少數台籍國民黨員晤面商談,在「梅屋敷」居留數日後,孫中山先生即赴基隆搭輪船前往日本,籌組中華革命黨,繼續從事討袁革命運動。
至於第3次與第4次則分別於1918年與1924年。不過孫文最後一次登台,只隨船泊港於基隆外海,並未上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因「梅屋敷」曾為孫文所下榻過的和式旅館,蔣介石於1947年特別指定該地為國父史蹟紀念館,一般也稱為逸仙公園。除保持原先「梅屋敷」園內的梅樹栽種外,國民政府還將日式庭園內部重新改建成小型的中國蘇州式花園。在中國國民黨建黨60年時,蔣介石還下令於國父史蹟紀念館內建碑紀念,並親題『匡復中華的起點,重建民國的基地』碑文。
1983年,因台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國父史蹟紀念館遭到刻意搬遷,現史蹟館位置乃為日治時期「梅屋敷」原址北方約50公尺處。採用整舊如舊方式遷建後的國父史蹟紀念館,整體面積大約在1,000坪左右,除原來的「梅屋敷」歷史建物之外,並擴建有池塘庭園及迴廊,並以假山曲橋點綴其間,更增添中國式庭園之美,使原本日治時期只有一館一亭的傳統日本建築物配置,範圍擴充為一座小型紀念公園,並正式取名為「逸仙公園」。
經過改建以後的逸仙公園內主要的「梅屋敷」旅館,則改成陳列孫逸仙四次來台的相關資料的紀念館。其中,有二次革命期間下榻「梅屋敷」旅館的孫逸仙留影、手稿等資料,為國父史蹟紀念館主要的歷史文物陳列項目。
國父史蹟紀念館館內的陳設主要仿造當年孫文居住「梅屋敷」時的模樣,除了以圖畫及照片介紹孫中山先生在台灣的活動,孫文當年用過的茶几、手稿、史料與照片等歷史文物,其中甚至遠從舊金山蒐集孫文使用過的辦公桌椅;整個逸仙公園內種植了松、竹、梅,池塘、迴廊、曲橋設計的極有創意,櫻花以及杜鵑花在特定的季節也競相開放,富有十足的中國蘇州式庭園風味。
另外,也因國父史蹟紀念館位置接近日治時期的敕使街道,當時的國民政府特地將整段敕使街道重新命名為中山北路,也將中山北路貫穿的日治時期宮前町等地,重新命名為中山區。
國父史蹟紀念館相關資訊: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北路一段46號
營業(開放)時間:
逸仙公園
。AM08:00~PM05:00
。國定假日、例假日正常開放
。週一休息
國父史蹟紀念館
。AM09:00~AM11:30、PM02:00~PM04:30
。國定假日、例假日正常開放
。週一休館
費用簡介:免費參觀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由圓山交流道下,接民族東路、左轉入中山北路,往中山南路行駛,即可到達國父史蹟紀念館。
★ 搭乘大眾運輸:
1、捷運:搭乘捷運至台北車站於2號出口出站,再沿中山北路步行約2分鐘,即可到達國父史蹟紀念館。
2、公車:搭乘14、202、205、212、218、22、220、221、232、246、247、257、260、262、265、274、18、237、276、299、307、310、39、49、539、0南等市公車至台北車站(忠孝)站下車,即可到達國父史蹟紀念館。
3、搭乘23、224、310、202、O東、217等市公車,至中山市場下車,即可到達國父史蹟紀念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