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北水道水源地和「公館」的歷史沿革
16世紀末,橫渡「古台北湖」到達台北盆地南緣的漢族先民,於今日的公館福和橋及永福橋間的新店溪畔突出的小山丘下落腳,並撘建其信仰中心「觀音禪寺」(建於清朝康熙20年,1681年),此「觀音禪寺」即現今已名列市定古蹟的「寶藏巖寺」,在今日台北市公館福和橋及永福橋的新店溪畔,羅列著三座高度不同的小山丘,一般人多不知其名為「觀音山」,所以取名為「觀音山」,乃是因為在山的南麓有「寶藏巖寺」所供奉的觀音菩薩,「觀音山」因而得名。「寶藏巖寺」寺內目前尚保留有一座清朝嘉慶3年設立的「觀音亭」碑,目前已經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今日「寶藏巖寺」的所在地的舊地名為「公館」,根據相關歷史的文獻考據,清朝乾隆年間當時有大批的中國泉州安溪移民入墾此地區,墾戶中的首領乃於此地築有一座公館,藉以徵收佃農租榖並且防備台灣原住民的不時侵犯,「公館」地名即因此而來。最初「公館」的位址與今日的「公館」範圍大不相同,大約是在今日捷運公館站以南1公里的蟾蜍山山麓(即今日公館蟾蜍山的空軍作戰司令部的附近)。台灣日治時期私鐵台北鐵道株式會社興建萬華車站至新店車站的鐵道,即在那時的「公館」設站,當時位在「公館」北方的台北帝國大學(今日的台灣大學)也設有「水源地」一站,兩站距離不足1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的台灣鐵路管理局買收此線,成為後來的「新店線」。1965年「新店線」廢止,又因為大台北自來水取水口往上游直潭移動,導致「水源地」一名與「公館」地名逐漸遭到混淆。
由於台北公館觀音山所形成的天然邊界,遠在清朝漢人與台灣原住民抗爭的時代,公館自然成為台北盆地南區邊陲的重要防衛據點,當時漢人在台北公館觀音山上設有一座「鼓亭」,並全天派人瞭望以隨時示警。日治時期台北市公館觀音山因為靠近新店溪,擁有相當豐富的水資源及動植物資源,因此一直被劃定為軍事管制區,整體開發的程度相對也較低,台北市公館觀音山至今仍然保存有非常完整的自然生態體系。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採納當時英國工程師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先生的建議,直接抽取台北公館觀音山腳下的新店溪溪水為當時提供台北市民所需的自來水水源。並且在新店溪畔設立原水取水口,在台北市公館觀音山麓設立淨水場,並在山上設立觀音山蓄水池,而臨近的觀音山旁就是日治時期的台北水道水源地。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12萬人,是當時供應全台北市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自來水場,整體工程最後被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的供水系統。
位於台北公館觀音山上附近有幾棟隱於綠林深處,整體建築物外牆鮮紅卻又形式典雅的日治時期的建築,基本上這幾棟建築物都是屬於「觀音山蓄水池」的一部分,包括消毒室、排氣室與水位量測室等。從台北公館觀音山的登山口循步道緩緩而上,步行約10多分鐘會先經過日治時期負責水質把關的排氣室、消毒室與水位測量室,還不時可以看到碉堡、崗哨及砲台陣地的遺跡,見證了此處曾是台北水源要地的重要歷史。「觀音山蓄水池」於1908年興建完成,採用日治時期當時最先進的RC鋼筋混凝土構造,為台北自來水最古老的蓄水池,長55.6公尺、寬29.7公尺、深3.64公尺,有效蓄水容量為5,050立方公尺,分二池中間設導流壁,最高水位標高為43.48公尺,當時可提供至台北大稻埕地區的給水,是相當重要的自來水供水設施之一。
「唧筒室」的主要作用是為「台北水道水源地」『抽取原水、輸送淨水』,功成身退後成為今日的「自來水博物館」,自來水博物館外型仿自古希臘神殿,建築品味獨特,市日治時期由歐洲工程技師引進的新古典主義形式建築,融合古希臘、羅馬及巴洛克等建築風格設計,「自來水博物館」建築的平面則呈現弧形,內部並設有10多組唧筒引水,機械設備主要位在地下室;「自來水博物館」內部的屋架是採用鐵骨構造,非常高挑,窗格子也是採用鐵件構成,上方則以銅片作成圓頂,反映了當時日本建築工法向西洋借鏡的具體成果。「自來水博物館」裡收藏展示有許多代表台北自來水演進歷程的設備,包含抽水機組設備(放置清水抽水機區)、液體啟動器、避雷器、清水抽水機配電盤、抽氣泵浦、水位指示器、水池水位計、原水抽水機配電盤、配電變壓-----等設備,館內同時設有放映室,詳細解說台北自來水廠的相關歷史背景。「自來水博物館」也是目前台北市婚紗攝影取景的最佳去處之一,與另一個台北市的熱門婚紗攝影地點「士林官邸」齊名。
「量水室」建築為1913年3月竣工,主要是作為台北公館觀音山配水池的出水計量之用。量水室於1977年公館淨水場完工後即功成身退,量水室建築本體為一長寬各9公尺的磚造建築,具有雙坡水的斜屋頂造型,立面採漆(口食)塗面層,並以飾版及飾帶凹凸方式呈現立體感,為日治時期當時特殊的日式建築風格式樣;但是因後期水泥粉刷層覆蓋、RC鋼筋混凝土平屋頂改建而不復見。為復原日治時期的原來建築風貌,經台北市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會決議,剔除光復後施作的水泥粉刷層,並將原先殘留的原貌三角楣山牆及角柱予以修補,在立面上同時展現前後時期的歷史風貌。量水室目前已經改為「台北市自來水園區」的餐廳用途。
1993年,台灣內政部將「唧筒室」列為三級古蹟,1998年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將「喞筒室」加以修護及整建附屬設施後,並於2000年成立「自來水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2002年台北市政府將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等日治時期的建築體及「唧筒室」擴大皆列入台灣古蹟的指定範圍內,將台灣第一個現代化的自來水設施以近乎完整的方式完整保存,並將其整理維修後的古蹟群,統稱為「台北水道水源地」。同年(2002年)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又將整個場區陸續整建為今日的「台北市自來水園區」。
註:台北水源地位於當地舊名「虎吼口」的岸邊,為新店溪福和橋與永福橋間所圍繞成的河邊。早年這裡石灘林立,新店溪水在這裡就會被石灘給阻擋下來,形成洶湧澎湃的異常現象,而發出類似猛虎吼叫的溪水沖擊聲,所以也被稱為「虎吼口」。「虎吼口」也是早年新店溪水流最深的地方,根據傳說客家人早年從新店溪逆流而上,能通過「虎吼口」的,才能順利上岸,因此也有許多客家先民葬身於此。根據當地人指出,目前比較能標出舊「虎吼口」位置的地方,就是現在台北市水道水源地渾水抽水站一帶(已被列入市定古蹟的範圍之內)。
綜合參考資料:日治時期的台灣古蹟物語 / 維基百科 / 文建會 / 自來水博物館官方網站
自來水園區相關旅遊資訊:
所在位置: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
服務電話:自來水園區:(02)8369-5145、(02)8733-5678
親水體驗教育區:(02)2367-7556
開放時間:自來水園區:
夏日期間:(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自上午9點開放至晚上10點(售票至晚上8點)
非夏日期間:自上午9點開放至晚上6點(售票至晚上5點)
公休日:每週一休園、若週一適逢連續假日則照常營業。但週一休園提供新人拍婚紗照。
親水體驗教育區:自上午6點開放至晚上11點;每年夏季(6月1日至9月30日)週一照常營業;非夏季則逢週一休館。
交通資訊:
A.捷運:搭新店線在台北公館站下車,4號出口往思源街與汀州路口方向,步行約3分鐘。
B.公車:台北公館站下車,往汀州路與思源街方向,步行約3分鐘。
C.公車路線:0南、1、30、52、74、106、109、115、208、236、251、252、253、254、278、280、284、 290、291、311、505、510、606、626、642、643、644、648、649、907、新店客運、欣欣客運、指南客運1、2
D.小客車:走思源街,經永福橋下迴轉進入花園停車場。
E.大客車:走思源街,經永福橋下迴轉直接進入永福停車場。
票價:自來水博物館屬自來水園區參訪主題之一,於自來水園區票口購票後即可於園區內自由參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