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歷史建築物 (9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的原用途為日治時期的「草山公共浴場」-「眾樂園」

日治初期,為了抗拒日本異族的統治,台灣各地掀起了一股抗日的熱潮,但是由於日本帝國經過明治維新的現代化洗禮,整體武力可謂船堅砲利,憑藉著單薄武器的台灣抗日義軍終究寡不敵眾。此時位於台灣北部的抗日義軍在簡大獅的號召率領下一度退守台北大屯山區及金山一帶與日本帝國軍隊繼續武力周旋,帶給日本殖民政府莫大的心理威脅,為了完全勦滅台灣民間抗日的勢力,臺灣總督府一方面誘之以利,一方面乃積極開闢草山周邊的對外連絡道路,因而在1901年首度發現台北草山具有高品質的溫泉等地熱資源。日本殖民政府當時為了經營及開發草山的溫泉與地熱資源,於是開始有計畫的在台北大屯山和七星山附近一帶進行大規模的人工造林工程,並於10年內在將近2,000甲的草山山地上種植數百萬株喬木,並開闢台北各地直通草山的公共道路、建設綜合性的溫泉休憩設施,將草山(今日的陽明山)從芒草叢生的一片荒野逐一改造成為櫻花遍佈的台北高級公共公園,因此草山各類公共浴場、俱樂部、溫泉旅館與官方療養院所紛紛設立,草山地區觀光產業此時也初見繁華景象。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古式江南庭園的代表建築-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

清朝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龍溪來台至淡水廳新莊(今臺北新莊),設帳授徒,從事教職。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因此累積了不少財富。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和禪寺鐘樓  

具有濃厚日本和風禪意的東和禪寺鐘樓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台北州知事官舍(台北市長官邸)

1920年10月,臺灣總督府廢除台灣西部原來的10廳,改設成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五州。台北州包括今天的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宜蘭縣、基隆市;新竹州包括今天的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州包括今天的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台南州包括今天的台南縣市、嘉義縣﹑市、雲林縣;高雄州包括今天的高雄縣市、屏東縣。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的臺北孔廟興建沿革

台北孔廟最早主要創建於清朝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臺灣北部設置臺北府,當府城於清朝光緒5年(西元1879年)動工,隨即在城內南門內建造文武廟,兩座廟皆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文廟即是當時臺北府的孔廟。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台北高等商業學校)

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當局為了培育臺灣的實業專門人才,因此成立了商業方面的專門學校。1919年4月,臺灣總督府同時成立了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與臺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專收日籍學生,主要的研究項目以臺灣、南洋經濟為主。至1926年8月,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改名為台北高等商業學校,臺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則改名為台南高等商業學校。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於日治時期現存規模最大的佛寺-善導寺

善導寺,全名財團法人台北市淨土宗善導寺,位於台灣台北市忠孝東路,為主祀釋迦牟尼之佛教廟宇。善導寺興建於日治時期的1925年,原名是「淨土宗台北別院」,寺廟所在地位於當時的樺山町,為日治時期城中地區(台北舊市區)日籍佛教徒的信仰中心,善導寺因以淨土宗「善導」大師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台灣之後,善導寺改由外省籍佛教人士負責接收經營。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於清代文廟舊址的台北州立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

■ 日治時代的台灣歷史文物 No.018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文來台曾下榻的「梅屋敷」(逸仙公園及國父史蹟紀念館)

逸仙公園又稱國父史蹟紀念館,現址為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北路一段46號,北靠市民大道一段、東靠中山北路一段、西靠台北車站。公園面積約為3025平方公尺,園內主要建物為建於日治時期初期面積約50坪的「梅屋敷」。因庭園栽種「梅樹」而得名的梅屋敷,興建於1900年,本為日本人大和宗吉所經營的日式旅館。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臺灣最高等級的官邸建築-臺灣總督官邸(臺北賓館)

第一代臺灣總督官邸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於清朝及重建於日治時期的台北萬華龍山寺

萬華,舊稱「艋舺」,是台北最早發跡的地方。「艋舺」這個地名,據說源自於台灣原住民獨木舟的發音(Man-Kah)。早期台灣原住民划獨木舟載運土產至渡頭與漢人移民交易,於是漢人以「Man-Kah」來表示番舟聚集之地。「Man-Kah」或譯為「莽葛」、「蟒甲」,後來演變成為「艋舺」地名。這裡原本只是一處小渡頭,後來漸成漢番交易熱絡的小市街,以蕃薯(地瓜)交易為大宗,形成台北的第一條市街雛形。後來大嵙崁溪(大漢溪)逐漸淤塞,原本停泊新莊的船隻改泊艋舺地方,於是艋舺市街逐漸興旺。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觀最完整的日治時期火車站-台中火車站(台中驛)

日清甲午戰爭,清廷戰敗,日本在簽訂馬關條約之後,獲得台灣的統治權。明治28年(1895年)6月7日,日本人首度佔領台北,6月17日台灣總督府宣佈始政,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記即以確立台灣全島治安為前提,向日本本國提出興建台灣南北縱貫鐵路的計劃,並獲得批准,次年(明治29年,1896年)3月14日,隨即著手台灣南北縱貫鐵路路線的相關調查。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台中綠川和新盛橋的歷史

綠川原名「無名溪」、「新盛溪」,西元1912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巡視新盛溪,因河岸景色綠映青翠而改名綠川至今。為台中市中心四大河川之一,與柳川、梅川、麻園頭溪並列其名。綠川是台中市人文發源地,最早歷史起於清代,主要是因綠川流經台中盆地所形成一低窪平原,清朝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皆居住於此,正確位置為位在現今台中公園周圍一帶所發展出的市街。日治時期於1908年(明治41年),日本人為了當年臺灣縱貫鐵路開通,在台中舉辦慶祝通車典禮而興建一座橫跨綠川橋樑-「新盛橋」,當時新盛橋的整體工程主要是由臺灣總督府負責監造,新盛橋採拱形橋樑設計,寬10公尺,長22公尺,附有燈柱及欄杆,欄杆部份有藝術風格的鑄鐵作為間隔。新盛橋正確位置位於今天台中市中山路與綠川東街、綠川西街,如今更名中山綠橋,是台中市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之一。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淡水的異國風情

古時的淡水是個地方的總稱,在清朝的年代是泛指整個台灣北部,滬尾則是村落名稱,後來淡水與滬尾互為並用,鴉片戰爭之後,淡水逐漸為列強所注意,以英美為首的各國船隻私下到淡水港貿易,淡水港漸被視為具有商港潛力的市場。天津條約之後,淡水港正式成為國際通商口岸,1862年7月18日淡水港正式開始徵稅,1864年淡水港成為全台正口(安平港、打狗港、基隆港為子口),總理全台關務。茶、梓腦、硫磺、煤、染料等土產的輸出,和鴉片、日常用品的進口,不僅使淡水成為全台最大貿易港,也讓淡水躍升國際舞台,各國洋行都到淡水設行貿易,淡水正式進入流金歲月。淡水當時不僅在貿易上獨佔鰲頭,也成為西方文化登陸台灣的門戶,英國人不只租紅毛城為領事館,並且建有官邸。1872年3月9日馬偕博士更登陸淡水,並以此為其宣教、醫療和教育的根據地。新式醫院和新式教育得以在淡水創設,對早期台灣開通思想啟迪民智均有深遠的影響。1884年的中法戰爭,更奠定了淡水在經濟、國防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公園  

台灣最具特色的傳統日式公園-台中公園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芝山岩隘門  

芝山岩隘門的歷史沿革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縣忠烈祠」的前身-日治時期的淡水神社

位於台北縣淡水的「臺北縣忠烈祠」,古木參天,綠意盎然,此地曾為中法戰爭滬尾之役的古戰場,日本1895年佔領台灣以後,大力推動皇民化教育,其中之一就是大量興建日本傳統色彩濃厚的神社,藉以教化台灣人的精神信仰,昭和10年(1935年)淡水郡守發起「淡水神社造營鎮座奉贊會」,欲替淡水神社建設新的房舍,昭和14年(1939年)坐落於油車口的淡水神社正式完工,之後淡水神社更成為戰爭時期淡水地區國家神道的精神重心。昔日淡水神社前有成排的松樹,為日治時期淡水八景之一的「松濤落日」,當時台北淡水各機關學校也會定時的到淡水神社來參拜。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設於表町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總部舊廈

三井株式會社為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其經濟活動與殖民政策密不可分,經營的事業範圍甚廣,其中又以物產株式會社影響力較大,除臺北總部外,當時在臺南及高雄兩地也設有支店,主要以經營銀行及保險事業為主。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全台灣規模最大的郵局-台北北門郵局

1895年3月的甲午戰爭末期,日本從廣島出兵攻佔台灣和澎湖。同月於佔領全澎湖後,日本就在該地設立軍郵局,這也是日本於台灣設立的第一個郵局。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府城唯一保持原貌而留存至今的城門-台北北門

曾經存在於台北的古城門共有5個城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主要是清朝光緒年間,台灣巡撫劉銘傳時期所負責建造的,藉以鼓勵當時的台灣商人在台北城內,投資興建房舍,形成街道,以活絡台北當時的經濟發展。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