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代台中神社遺跡  

日治時期的第一代台中神社遺跡

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期間,將其本國文化「移植」到台灣的土地上,尤其是「神社」文化,而隨著日本殖民統治者的腳步進入台灣,台灣各地也開始陸續興建起神社。第一代的台中神社的前身,是1911年10月由當時的台中廳長枝德二組籌組委員會,委請名古屋伊藤滿作設計施工建於台中市新高町84番地,即今日台中公園北門樓北方。日本大正元年(1912年)10月27日第一代的台中神社正式落成現址,同年12月17日舉行鎮座祭。當時第一代的台中神社建築,有神殿8坪,主要祀奉神明為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共四神。1913年5月29日,第一代的台中神社升格為縣社。

1942年(昭和17年),太平洋戰爭期間,台灣總督府為了加強宣傳皇民化思想,台中神社擴遷至現在的台中市雙十路,即日治時期的台中新高町水源地公園(後地名俗稱:神社子、宮北)內,一般稱為第二代的台中神社,由於台中神社當時奉准升格為繼台灣神社、台南神社、新竹神社之後的第四座國幣神社,所以神社的等級獲得提高和擴建的土地範圍非常的廣闊,當時在台灣,台北的台灣神社屬於「國幣大社」的「官社」,而台南神社則是「國幣中社」的「官社」,而奉准升格後的台中神社則是屬於「國幣小社」的「官社」。原先台中公園內的第一代台中神社主體木造建築物部分在第二代的台中神社興建時陸續遭到被拆除的命運。1972年台灣與日本斷交後,當時主政的國民政府特別發佈『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台中神社主殿被拆除改建,此時第二代台中神社園區內的建物已全數消失。

2000年,台中市政府找回台中公園內舊第一代台中神社的鳥居,補了二根石柱並放倒在日治時期第一代台中神社遺址原地。現在台中公園內僅存台中神社的石砌台基、銅馬與石獅各兩座、奉獻紀念碑,這些奉獻紀念碑原是日治時期,為當時台中公園內許多設施和植樹而奉獻的紀念性石碑,原立在台中公園各個角落處,目前集中保存有17座,都是屬於舊第一代台中神社的珍貴歷史遺跡。


註:縣社是屬於民間性質的神社,其財源主要來自於各地方政府的稅收,通常規模較小,國幣小社是隸屬於政府的神社,可獲得中央政府財務的資助,神社的範圍及建築物相對等級較高。

綜合參考資料:日治時期台灣古蹟物語 / 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SUBASA 的頭像
    TSUBASA

    eTaiwan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