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神社Image00054Image00074Image00099Image00102Image00083

■ 古蹟名稱:桃園神社
● 目前名稱:桃園縣忠烈祠
● 古蹟等級: 三級古蹟
● 古蹟類別:其他
● 所在位置:桃園縣桃園市成功路三段200號(虎頭山上)
● 創建年代:1938年(日本昭和十三年)
● 設計者:春田直信
● 建築特色:日本傳統神社式樣
● 歷史沿革: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在台興建的200多座神社之一
● 大事紀要:台灣現存最完整的木造傳統日本神社建築群
● 圖片提供:eTaiwan
● 繪畫:永井 翼 (Tsubasa Nagai)
● 攝影: Jacky Shyang

Copyright © 2013 e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日本境外唯一獲得完整保留的日本神社建築-桃園神社

日本人對於神社設有社格制度,每一座神社都有一定的地位,日本人將神社的地位稱作是神社的「社格」,其中國家經營的神社稱作「官社」,其餘的則稱作是「諸社」。官社中則分為「官幣大社」、「官幣中社」、「官幣小社」、「國幣大社」、「國幣中社」、「國幣小社」6種。而諸社則分為「府社」、「蕃社」、「縣社」、「鄉社」、「村社」6種。其餘的神社則稱為「無格社」。1873年增加了紀念歷史上功臣的「別格官幣社」。重要行政單位所在地的神社,其地位「社格」通常較高,也較受重視。以台灣而言,神社社格最高的是位於台北圓山的「台灣神社」,社格是「國幣大社」。往後各地所興建的神社大體都是以「台灣神社」為藍本而興建。

自從1931年(日本昭和6年)年開始進入了「準戰爭時期」之後,日本殖民政府乃積極展開所謂的「一街庄一神社」的建造神社運動,企圖以日本神社作為台灣全島各地的社會教化中心,以取代先前佛教寺廟所扮演的社會精神中心的傳統功能,「桃園神社」就是在此建造神社運動下的產物。

「桃園神社」是台灣日治時期所建造的一座日本神社,位於今日台灣桃園縣桃園市成功路3段200號,是目前日本境外唯一獲得完整保留的日本神社建築古蹟。根據相關的歷史文獻紀錄,日本人於1938年興建「桃園神社」,神社的四周環境設計,當時基本上是採用和日本神社相同的配置,也就是採取在高處的地理位置興建和在神社周圍大量種植茂盛樹木加以圍繞,以增加神社的崇高地位及神秘色彩。1938年9月23日「桃園神社」舉行鎮座祭,除了奉祀和台灣神社相同的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外,加祀掌管五穀豐收的豐受大御神以及明治天皇,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正式升格為「縣社」。國民政府遷台後,「桃園神社」改為「新竹縣忠烈祠」(當時桃園仍未設縣),1950年才再改為「桃園縣忠烈祠」。主祀神也改為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遺像,並在朵殿設置反清、抗日烈士的靈位。

「桃園神社」(今日的「桃園縣忠烈祠」)的建築設計特色包含有三種主要的建築風格:中國古代的唐朝建築風格、日本建築風格及台灣的建築風格。神社的建築群大量運用了台灣檜、杉木等高級原木材料作為建築物的主要建材,而且在樑柱的部位,主要是以傳統的建築古法施作,也就是以木材相嵌接的方式作固定,此種傳統建築的工法,常常被運用在佛教寺院的興建上,其最大的特色是完全不用釘子作固定,充分呈現出神社自然樸素的原始美感。日本神社的外觀基本上是仿自傳統中國古佛寺的建築結構型式,屋頂主要是採用中國懸山頂或是歇山頂的架構。「拜殿」是整體日本神社範圍內最大的殿宇建築物,呈T字形的外觀配置。「拜殿」室內天花板的格狀天井(日本稱為折上格天井,中國稱為覆盆式天井),非常類似於中國古代建築的工法,具有相當明顯的唐朝建築風格。

桃園神社座落於今日的桃園市虎頭山麓,神社所在的方位主要採取座東北朝西南的方式興建,由於居高臨下,可以遠眺整個桃園市區的風光,桃園神社的中軸線通過素有「桃園大廟」之稱的桃園景福宮,並可以經由神社的參道(今日的成功路)一路連接到桃園車站。桃園神社現存的主要建築物,包括有本殿(安置神位之處、僅祭典主祭者可進入)、拜殿(一般信眾參拜之處)、中門、社務所(神職人員辦公處)、高麗犬(狛犬)、石燈籠、手水舍(參拜者參拜前洗手之處)、鳥居(神與人居住的主要交界處的結界代表物)、東司(廁所)、參道等。

 

如何到「桃園縣忠烈祠」的相關交通資訊:

開車族:從中山高速公路下43公里處的「林口交流道」,走忠義路(105縣道)轉長壽路(台1線),續右轉成功路(桃11鄉道)再右轉公園路可抵「虎頭山」、「桃園縣忠烈祠」。也可以走中山高下48公里處的南崁交流道,走經國路轉春日路(台4線)左轉長壽路(台1線) 續右轉成功路(桃11鄉道)再右轉公園路可抵「虎頭山」、「桃園縣忠烈祠」。

公車:前往忠烈祠,可於桃園火車站搭乘中壢客運(桃園-忠烈祠),在「桃園縣忠烈祠」或是「榮民醫院」站下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