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悟族特有的拼板舟

台灣原住民族中唯一有海洋文化者-達悟族特有的拼板舟

 

蘭嶼屬於高溫多雨的熱帶性氣候,面積約45.7平方公里,年雨量可達2,600公釐。蘭嶼全島皆山,是因火山作用而形成的火山島,屬於綠島-巴浦耶海脊的一部份,向南、北、西邊分別可達巴丹群島、綠島和台灣。最早記載蘭嶼的是明朝萬曆年間張燮的《東西洋考》,稱蘭嶼為「紅豆嶼」。1644年,熱蘭遮城派遣3艘帆船到蘭嶼,島上達悟族人均迅速走避躲藏,荷蘭人僅捉回3人,在熱蘭遮城教他們說荷蘭語,當時文獻已稱蘭嶼為「紅頭嶼」(Botel)。「紅頭嶼」一詞在中國文獻上最早出現在清朝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以遠望蘭嶼島呈赤紅色命名之,並為之後的歷代文獻如《海國聞見錄》、《臺灣誌略》等襲用。「蘭嶼」此稱則是在1947年的一場國際花卉展中,蘭嶼當地特產的五葉蝴蝶蘭獲得首獎,台東縣政府以紅頭之名「極易引人以紅蟲毒害之感」,又「茲查該鄉有五葉蝴蝶蘭……俾可憎為可愛」,蘭嶼才正式在1947年1月29日成為島嶼的名字。

達悟族(Tao、Tau)和其他「台灣原住民」都屬於「台灣南島民族」,其主要分布於距離台灣本島東南方82公里處的蘭嶼上,是台灣原住民族中唯一分佈在台灣離島的一支,從北依順時鐘方向為朗島(Iraraley)、東清(Iranumilek)、野銀(Ivarinu)、紅頭(Imorod)、漁人(Iratay)和椰油(Yayo)六個部落。其中以東清村的人口數最多,約有1,184人,其次是紅頭村956人、朗島村750人、椰油村748人,但椰油村是蘭嶼最現代化的部落,鄉公所、中學等設施均設於此,另外也鄰近機場和港口;紅頭部落與漁人部落在行政劃分上同屬紅頭村,但仍維持部落的主體性。各部落均為集村形態,在海岸線上的平坦緩坡處建傳統地下屋聚居。

人口約二千餘人的達悟族是海洋民族 並非山地原住民,平時以捕魚為主要產業,並有飛魚季等歲時季儀。達悟族舊稱雅美族(Yami),主要源自於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在1897年的調查報告,他在報告中將蘭嶼稱為雅美(Yami)。蘭嶼在1877年始併入清朝,但在1903年日治時期時方有國家機構的建制。1998年,主管台灣原住民事務的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達悟族人的呼聲下正式將蘭嶼原住民的族群名稱改為達悟族(Tao)。由於蘭嶼高溫、潮濕、風強,又有黑潮帶來大批迴游魚類,達悟族的經濟活動因此採漁農並行制,除了種植甘藷、小米外,也建造拼板舟出海捕魚,是台灣原住民族中唯一有海洋文化者。在達悟族的創世神話中,蘭嶼是由一位自南方來的神人所造,先造出小蘭嶼,再造蘭嶼。所以通常在達悟人所建造的10人座大船的船首常飾有稱為「Minamoron」的星座圖案,這是一個每當夜晚自蘭嶼向南方眺望時,會在小蘭嶼升起的星座。在達悟族不同的文獻或不同部落的記載中,皆特別提及神人是由「南方」而來,顯示達悟族人對特定的「南方」方位有極其特殊的情感。

每年的3-6月所舉辦的飛魚祭是達悟族的重要祭典,在飛魚祭的活動時間。達悟人視飛魚為神賜予的禮物,在飛魚祭期間,各漁船船員需一起住在共宿屋內,而且在這期間只能獵捕飛魚,不捕其它魚種,而所有的漁獲皆與部落共享,因為達悟族人相信若在飛魚祭結束前將漁獲分食完畢,來年就會有源源不絕的收獲。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繪圖:永井 翼(NAGAI TSUBAS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