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淡水小白宮  

 

台北淡水小白宮的前身是清朝時期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

台北淡水素有「東方威尼斯」美名,各式各樣的洋樓、古蹟林立。其中台北淡水小白宮主要位於今日的新北市淡水區,也是屬於台北淡水古蹟園區的一部份,淡水小白宮位在淡江中學、真理大學及紅毛城這幾個相鄰的淡水景點附近,也藉此串連成一個台北淡水旅遊景點的區域。台北淡水小白宮是清朝時期的「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設立的歷史淵源,必須遠溯至西元1862年,當時清朝與英國簽訂「天津條約」,台北淡水進而成為國際間的通商口岸,並設有滬尾(淡水)洋關,稅務司負責執掌洋關行政與稅務大權。後來隨著關務愈益複雜、洋關人員也日益增加,終於有了購地建屋的需求,便選擇在英國領事館(紅毛城)的旁邊-埔頂的「居留地租界」興建三座具有英國風情的宿舍以提供該批洋關員居住,淡水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埔頂三塊厝」,當時也稱為「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即今日的台北淡水小白宮。

前清朝「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新市淡水區真理街15號),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台北淡水小白宮,是當時台北淡水砲台埔一系列洋樓建築中,最早建蓋的史蹟,台北淡水小白宮主要建立於1870年,也就是馬偕來台灣的前兩年。從建築外觀來說,台北淡水小白宮基本上是一棟具有英國風情的殖民地式建築物,主要建築的型式為西班牙白堊迴廊式建築,外觀特色是充分表現出英國風格殖民地休閒、舒適、海外第二個家的浪漫生活情趣,所以台北淡水小白宮在當時居住的洋人間,也稱其為小別莊(bungalow)。今日的台北淡水小白宮建築物的前方草皮,還留有昔日「淡水關稅所屬地」等歷史性石碑。

台北淡水小白宮整體建築物以白色為基色,在搭配上橘色的屋頂,在藍天下外觀顯得十分的耀眼,而圓拱式的廊道設計,更為台北淡水小白宮增添一股高雅浪漫的西方情調。台北淡水小白宮建築外設有走廊,這種走廊最早流行於西元19世紀,主要重點是將維多利亞時代的紅磚鄉村建築與印度熱帶建築拱廊結合創造出的一種新樣式。園區靠海側特別設計有一個觀景平台,讓遊客可以一眼欣賞台北淡水河和觀音山的美景,在面對現場陣陣海風的輕拂,別有一番特殊的旅遊感受。台北淡水小白宮主要採取座北朝南的方位興建,正對著台北淡水河畔,設有迴廊、涼台、壁爐等設施,可以想見當年正式啟用時,其住宿機能是非常豐富的。尤其台北淡水小白宮的地基抬高近一公尺,使潔白素雅的建築物外觀,更加添幾許雍容華貴的英國貴族氣質。

根據統計,台北淡水小白宮中總共設計有11個半圓拱圈,其中小白宮的東、西面各有4個半圓拱圈,十分具有規律對稱的建築配置特性,半圓拱圈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而且從各種角度去拍攝,每次都有各式不同的感動。而在小白宮的東、西、南三面的拱圈迴廊,除了具有添加視覺效果的美感之外,還可以增加建築物內部陽光整體的照射面積,使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景觀視野。此外,台北淡水小白宮內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的拱圈相呼應,採光性及通風性相當的良好,更方便由室內觀賞室外的優美景色,可見當初小白宮建築物設計者的巧思和完善的空間規劃作業。

台北淡水小白宮的建築腹地其實並不大,往建築物後方一路走去是一大片綠地,這片綠地也是台灣婚紗攝影師很愛取景的地點,每天都有許多對新人選擇在此留下幸福的影像。至於綠地上的三個大坑洞,其實並不是一般普通的坑洞,其相當具有歷史話題性,因這三個大坑洞,根據考證是100多年前中法戰爭滬尾之役時,當時法國船隊砲擊台北淡水期間所留下的彈坑遺跡。

台北淡水小白宮後來隨著台北淡水港的地位沒落(港口泥沙日漸淤淺)而隱晦。在歷經清朝統治、日治時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等三大歷史階段,台北淡水小白宮後來因為無人管理維修而日益頹圮。1996年,荒煙蔓草叢生的台北淡水小白宮原擬改建成大樓,最後在淡水當地仕伸及專家學者的強力奔走下,才保住這棟具有歷史意涵的白色經典建築,最後更被台灣政府評定為三級古蹟,加以維護,並於2004年重新整建為現今的建築外貌。

台北淡水為台灣的古蹟重鎮,擁有許多十分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建築物,例如台北淡水小白宮、淡水紅毛城、淡水滬尾砲台、馬偕墓園、英國領事館、淡水海關碼頭、淡水禮拜堂、淡水龍山寺------等等,構成了台北淡水完整的古蹟園區,讓旅客民眾前往一遊時能夠確實體會台灣從古自今所經歷的種種人文歷史事蹟,非常值得利用假日一遊。

 

台北淡水小白宮(前清朝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相關旅遊資訊:

所在地址:新市淡水區真理街15號

平日營業(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30至下午18:00;下午5:30停止售票。

休館日:每週一、農曆除夕、初一及其他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時間。

台北淡水小白宮(前清朝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洽詢電話:02-26282865

古蹟管理機關: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洽詢電話:02-26231001

 

綜合參考資料:日治時期台北古蹟物語 / 維基百科 / 臺北滬尾發展史

arrow
arrow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