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神社鳥居  

構成日本神社的建築基本元素(7)-鳥居

「日本神社」是日本宗教-神道教的代表性建築物,神道與神社的關係正如同佛教與寺廟,基督教與教堂一樣。「日本神社」是指人間之上(天上)的神,當祂結束神的身份後,「擬人化」的下凡來,所居住的場所一般稱為「神殿」。在日本神社的發展過程中,原始時期最初是表現出對大自然充滿敬畏之意。到了彌生時期才有真正崇拜的祭祀對象,大多為祖先以及五穀之神。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將神道視為國家宗教,日本天皇則為天神指派到人間的管理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神道再度恢復獨立,並分為13流派。

神社建築主要是指構成「日本神社」的建築樣式。一般包括安置神位的「本殿」,一般信眾參拜的「拜殿」,放置祭品的「幣殿」;其他的「日本神社」必要配置還包括有「高麗犬」(狛犬或是唐獅子)、「石燈籠」、「手水舍」、「鳥居」、「參道」等設施。至於標準的「日本神社」施設,除了應具備有「本殿」(神殿)、「拜殿」、「社務所」、「手水舍」、「鳥居」之外、祭典必要的設備也必須一應俱全。在此規定下,「日本神社」的基本設置配備應當包含有以下構成元素:「本殿」、「拜殿」 、「樓門」、「神樂殿」、「祭器庫」、「渡殿」、「神饌所」、「社務所」、「納庫」、「手水舍」、「石燈籠」、「神馬」(銅馬)、「狛犬」(高麗犬或是唐獅子)、「拼垣」、「住宅」、「東司」(廁所)。


日本神社內用來界定人間與神域的主要標示物-鳥居

通常在「日本神社」的入口處,一定會看見日文稱作「鳥居」(とりい)的神社代表性建築,其作用類似於中國寺廟前所立的「山門」(即現在的傳統中國式牌坊),雖然「鳥居」的樣式非常多樣,有大有小有黑有紅,但大抵上不脫「兩橫兩槓」的外形架構。「鳥居」可說是傳統日本神社的象徵之一,在日本只要遠遠看到有「鳥居」的身影,相對的附近不遠處必定有「神社」的蹤跡,甚至有些「鳥居」和「神社」還建築在海上。鳥居的建造材質有木、石、銅、鐵、陶、水泥等,基本上以木製鳥居為多,外觀形式上可說是各式各樣,但大致上都是兩根橫木、兩根直柱。

「鳥居」基本上主要是界定神域範圍的出入口,通常是日本神社參拜的起點,在神社建築群裡,「鳥居」具有地標性的代表意義,也藉以表達出不同屬性與層級的神社。「鳥居」的基本造型有三,一為「神明鳥居」,所組成的構件為直線材,大都是依照「貫」的不同造型,而發展成各種型式,二為「島木鳥居」,主要是依照「笠木」的不同造型,而各自分類。至於介於「神明鳥居」和「島木鳥居」兩者特色的「鳥居」,通常被列入基本造型內。一般日本神社的「鳥居」樣式有「神明鳥居」、「明神鳥居」、「破風鳥居」、「鹿島鳥居」-----------等13種,早期的日本神社因為建材來源非常容易取得,所以「鳥居」的材質大部份都採用高級木材製造 。但是自日本昭和初期開始,因高級木料的取得困難,因此開始改採用鋼筋混凝土(RC)的材質,表面上再用洗石子的方式予以施作,其優點是可以有效防止蛀蟲的侵蝕。

「桃園神社」在日治時期建造當時,本來總共設有四座「鳥居」,第一座「鳥居」位於今日的桃園巨蛋體育館附近成功橋的橋頭處,第二座「鳥居」位於今日的成功路3段與大有路的交叉口處,第三座「鳥居」位於今日「桃園縣忠烈祠」山腳下入口的名稱座旁,而以上三座「鳥居」皆因道路拓寬現今已經拆除不見往日的蹤跡,第四座「鳥居」現位於「桃園縣忠烈祠」內的殿宇之前,但是在1986年間修護當時,為了去除「日本神社」的代表意象,「鳥居」頂部並未依日治時期的原樣復原,可說是相當的可惜。第四座「鳥居」現為兩柱單間的日本傳統「明神造」外觀樣式,主要採用鋼筋混凝土(RC)所製造,表面則以洗石子的方式處理。

arrow
arrow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