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法華寺  

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本佛堂-台北法華寺

「台北法華寺」全名為「財團法人台北市法華寺」,地址位於今日的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194號,「台北法華寺」原為日本「日蓮宗」寺廟,山號為「南海山」,今日則為主祀觀世音菩薩之日式佛教廟宇。「台北法華寺」建物興建於1919年(日本大正8年),為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和風日本佛教寺院廟宇建築。

至今佈教已有百年史的「日蓮宗台北法華寺」,同時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本佛堂。在日治時期初期,最早隨日軍來台的日本本土佈教師中,首推「日蓮宗」與「曹洞宗」。由於當時的佈教對象僅及日籍軍人、教師和日本殖民政府官員等少數佈教對象,「日蓮宗」與「曹洞宗」於是有意拓展到當時台灣人的社群。其中「曹洞宗」選擇艋舺龍山寺為主要佈教所,「日蓮宗」也以艋舺為宗教佈教的重要根據地,並於1897年開始興建「日蓮宗」佈教所,為台灣有日式佛教寺院的開始。後來由於日本殖民政府在1908年進行艋舺市區重劃,「日蓮宗佈教所」必須遷移,1910年「日蓮宗」於日治時期台北的「八甲町」(所在範圍即今日的台北市柳州街到西寧南路底之間)新建佛堂正式落成,寺號「台北法華寺」,可說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本佛堂。

台灣現存日治時期建造的日式佛寺的數量雖不在少數,但是至今仍能保持當時寺院古蹟原貌的,可說是少之又少。例如位於今日台北市最精華地區忠孝東路的「善導寺」,曾經是日治時期的「日本淨土宗台北別院開教院」,可惜後來在整體寺院的增建和改建過程中,已經完全破壞原先的「日本淨土宗台北別院」的古蹟格局,建築物經過改建後雖然氣派高大,但是已經喪失日治時期當時的原寺院古蹟外觀,欠缺歷史文物的完整價值性。至於位於台北圓山的「臨濟護國禪寺」,由於保存得宜,整體的寺院建築面積雖然不算大,卻是台灣現存最大的日本木造佛寺建築。而「曹洞宗台北別院」,坐落於台北市仁愛路,由於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接手日產的國民政府,同樣也是欠缺對歷史性古蹟的尊重及維護觀念,目前已經拆得僅剩下「鐘樓」部份,使得「曹洞宗台北別院」也面臨欠缺歷史性古蹟完整性的遺憾。至於同樣也是位於精華地區台北市成都路的「弘法寺」,今日也已經變成了「台北天后宮」。所以從目前各家日治時期日本佛寺的保存完整性來判斷,「台北法華寺」不論是在建造的時間或是寺院格局的完整保留方面,都達到一定的古蹟維護程度,不愧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日式佛寺古蹟。

近距離觀察「台北法華寺」,「台北法華寺」的山門造型相當的特別,乍看到寺院的山門造型,便知道這座日式寺廟的歷史必定大有來歷。山門屋頂為日本建築傳統的「切妻造」外觀,也就是所謂的「懸山頂」,整體為木構造搭配日本黑瓦的配置。山門左邊附近立有一長形不規則石碑,上書「南無妙法蓮華經」。細看「台北法華寺」山門圍牆上的「鬼瓦」,基本上日本佛教寺院的「鬼瓦」和一般日本傳統民宅的「鬼瓦」造型不同。「台北法華寺」的「鬼瓦」上的圖案,是「日蓮宗」特有的宗紋。另外,「台北法華寺」的「瓦當」上一些沒有磨損的「軒丸瓦」(即瓦當)上方也有「日蓮宗」的宗紋圖騰。

進入「台北法華寺」的「山門」後,即可看到一條並不算長的古老參道,可以發現其外觀古樸,仍然保有日治時期參道原始的建造痕跡,進入「台北法華寺」的「山門」以後,在靠近右邊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塊長方形並不算高的石碑,上書「百度石」三個字。「百度石」是日本佛教寺院特有的宗教習俗,最早是受到「神道教」的影響。「百度石」基本上是日本傳統佛教寺院的基石,是信徒前往寺院主殿(本殿)參拜的起點。由「百度石」出發至寺院的本殿前參拜,持續往返百次方為完滿,信徒還願時更有需要往返千次以答謝神佛的宗教傳統。立於「台北法華寺」「山門」旁邊的「百度石」,意味著只要是「台北法華寺」的信徒,在此處到本殿之間來回往返參拜100次,參拜信徒的身體病痛都會因此獲得痊癒,祈求的心願也會獲得實現。類似「百度石」這樣的石碑,在一些台灣現存的日式寺院遺跡中都可以看到,例如位於台灣東部花蓮著名的「慶修院」,也有「百度石」石碑的遺跡。

 


「台北法華寺」的「山門」屋頂的懸魚和六葉,懸魚是建築兩端山面的裝飾物,安置於破風板的正中央。六葉為六半花朵造型的雕飾,置於懸魚的中央,目前被塗上藍色油漆。

山門內部會看到一個奇特的木構件,叫作幕股。置於上下樑枋之間,將重量平均分配在樑上,台灣人稱之為斗抱,也是一種補間斗拱。

山門內部上方的日蓮宗宗紋,法華寺有很多的宗紋,為寺院證明以前身分背景,雖然時過境遷,我們仍可以從許多的小細節知道一些隱藏於當年建築物背後的故事。

石階的高欄,即欄干。為水泥仿木結構,欄干的柱子是寶珠柱,日本常將欄干柱子作成桃型,上尖下圓,稱之為擬寶珠。目前旁邊的欄干為金屬製刷上油漆,推測原本應該和階梯一樣是水泥仿木結構。

本堂內部,地板已經不是木地板,而是一般常見的磁磚地板。而本堂內部的木柱、格天井等保存還算完整,本堂有拆上格天井,就是格天井的邊緣作圓弧曲線,南投武德殿和桃園神社都是著名的例子。

本堂內除了梁柱上的雲紋雕刻外,形形色色的斗拱也是欣賞的重點。斗與拱是木構建築的基本結構,斗有各種不同的形狀,依位置及功能又分為大斗、方斗、卷斗等。拱是承接斗的小枋材,出跳一次的稱為一手先,二次稱二手先依此類推,奈良的東大寺就有出現六手先以上的斗拱組。

本堂的神龕,還維持日治時期原本的空間配置。神龕上方的斗拱,除了具有承重的功能外,也有裝飾的效果,神龕內供奉的早就不是日蓮宗的信仰對象,而是一般的三寶佛。


神龕下方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須彌壇,中間還有許多精細的雕刻,主要以波浪的造型作為主題的呈現。

本堂內還立有日式銅製燈,上面刻有日治時期的落款,為台北法華寺的原物。

本堂內還有一面大鼓,也為日治時期的歷史文物,上面還刻有當時捐獻者的名字和年代,鼓面上的木頭紋路相當的漂亮。桌子另一邊的大罄,上面也刻有當時的年代、住持名字及捐獻者等落款,相信同樣也為台北法華寺的原物。


兩旁的神龕內,有供奉一些真言宗的佛像。寺裡的師父說是日據時期的東西,有些好奇為何日蓮宗的寺院會出現真言宗的造像,向別人請教後發現,應該是日據時代要撤走時送到廟裡的。應該是附近的廟宇都把佛像集中,

 

 

本堂旁是靜修園,屋頂仍是原本的黑瓦,逃過了民國78年的大改造。整棟是木讓人心花怒放的完整木結構,不知原本是做何用途,目前是作為牌位堂使用。

淨修園的門口,目前還維持著原本日治時期的棧唐戶,其類似中國建築中的格扇門。


原本以為靜修園的屋頂是寶形,就是慶修院的四角攅尖式,但發現頂部不是尖的,而是有大棟 ( 正脊 ) 的構造。正確來說應該是寄棟造,即廡殿頂前方有伸出一片屋簷叫做向拜,但因為被為牆擋住,視覺線條並不完整。

淨修園的正面,整座是木結構地板架高,可以預防溼氣。地板還是木頭地板
雖然被漆上油漆,但還是可以看到到淡淡的木頭紋路。

木製的階梯,高欄和本堂不同,不是水泥仿木結構,而是整個都是木造,還有寶珠柱。

 

向拜的斗拱和木鼻加上向拜的海老虹樑,海老就是日文蝦的意思,加長的屋簷採用海老虹樑構成,和階梯配合的恰到好處。另外,向拜下方的手挾,上承角木下接斗拱的木構件,位於台北北投的普濟寺也有相同的實例。


下方的礎盤,就如同台灣寺廟建築中的柱珠,例如臨濟護國禪寺就有出現過相當多的礎盤。

中央神龕上方的斗拱,淨修園神龕的斗拱沒有像本堂那樣的豐富多樣,神龕的斗拱就比較複雜,靜修園內部的斗拱主要是以一手先為主。

偏殿內,目前供奉牌位,主尊目前是地藏菩薩。整個梁柱塗成黑色,有些陰暗深沉。

 

一角的日蓮上人畫像,應該也是日治時期及留存現今的文物。

 


台灣現存的日治時期日本佛教寺院


北投普濟寺(真言宗鐵真院)

北投善光寺(淨土宗西山派)

北投玉皇宮(日蓮寺)

北投天星山不動明王石窟

北投大師山、波切不動尊(即所謂弘法大師紀念碑)

台北臨濟護國禪寺(臨濟宗妙心寺派鎮南山護國寺)

台北勸化堂(臨濟宗大橋佈教所)

台北法華寺(日蓮宗南海山法華寺)

台北東和禪寺(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

中和圓通寺(曹洞宗)

汶水弘法院

公館行修寺

虎尾虎尾寺(曹洞宗)

大林昭慶寺

嘉義佛教會館(淨土宗法隆寺)

阿里山慈雲寺(曹洞宗阿里山寺)

西本願寺(已經遭人為燒毀)

台北天后宮(新高野山弘法寺)

屏東報恩寺(淨土宗)

屏東大照寺(由布教所開設,又稱西本願寺,屬真宗大谷派)

屏東東山禪寺(最早叫佛教臨濟宗佈教所,屬臨濟宗妙心寺派)

註:屏東地區寺院除了屏東東山禪寺之外,皆已不存。

 

屏東市崇仁新村成功區,該區為日治時期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宿舍群,對面的附近有孫立人行館(日治時期屏東陸軍招待所)(PS:2007年5月8日,崇仁新村成功區和勝利新村共71棟日式眷舍正式被登錄為屏東縣歷史性建築)

 

arrow
arrow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