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小檔案:

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即為今日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明治39年(1906年)12月,民政長官祝辰巳發起兒玉後藤紀念館,成立紀念營造物建設委員會,由臺灣全島官民捐資,選址於臺北新公園內,拆除原臺北天后宮舊址興建,設計工作由當時的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野村一郎與技手荒木榮一負責,施工者為高石組等單位。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其整體建築構造採用鋼筋混凝土及磚承重牆混合構造,主要裝修材料遠自日本引進赤阪的黑大理石及水戶產的白寒水石,木料則以臺灣本地產製的臺灣檜木為主,外牆以洗石子裝修飾面。因此,臺灣博物館建築的完成在當時無論是在構造技術及材料上皆無人出其右,而其壯碩的建築形態與優美的古典雕塑工藝,80年來一直被視為臺灣近代難得一見的建築瑰寶。

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展覽館主要分為四室,樓上左側為歷史室,右側為動植物室,樓下左側為高砂族室,右側為華南,南洋,地質,礦物室;地下室則為預備空間,中央大廳兩側壁龕,分別豎立由新海竹太郎所塑的兒玉、後藤銅像。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作為當時日本海外領土的臺灣臺北也遭受盟軍飛機的猛烈轟炸,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也遭到戰火的波及,館藏損失極為嚴重,藏品僅存不足一萬件。

今日國立臺灣博物館的主要館藏為臺灣人文史料與自然產物,以地質、礦物、動物、植物、原住民以及歷史的收藏為主,並且還收藏了包括農業、水產、工藝、貿易、林產等資料,並保存近四萬件標本。目前於2樓將展品整合成「臺灣生物」及「臺灣原住民」兩大常設主題展。

綜合參考資料:維基百科,日治時期台灣古蹟物語

arrow
arrow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