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甫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之《Orbis》季刊刊載了一篇由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所著的〈美國海軍如何輸掉2015 年的海戰〉(以下簡稱〈卡文〉),〈卡文〉以美國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3)於2015年在東海巡弋時遭中國以東海21 丁型中程彈道飛彈擊沉為假設想定(scenario),預測美國政府若持續廢弛其海軍於亞太區域之兵力部署,最終將使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未來可能的軍事衝突中痛擊美軍,並取得區域內軍事上的制海權與政治上的獨霸地位。

此文一出,果引起各方議論。不少人認為在可見的將來,中國軍力仍無法抗衡甚至重創美國在亞太區域所部署的軍力;也有人質疑在中國逐漸融入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後,美中兩國根本不可能會開戰。這些反駁可能都有道理的,但九一一事件的教訓便是「有道理的不見得是對的」。不過,評析〈卡文〉內容的真實度並非本文的重點;〈卡文〉值得注意之處,不在其假設想定會不會發生,而是該想定所點出來的問題。

任何歷練過兵棋推演(war gaming)的人,都會記得兵推的首要原則就是「不質疑想定」(No challenges against the scenario),亦即假定想定所擬的狀況為真,以在此前提下,研擬因應對策。像任何兵推一樣,思索問題遠比解答問題重要。〈卡文〉給華府的政軍決策官員出了道難題:一旦發生像喬治華盛頓號被中方擊沉的重大事件,美方要如何反應?冒核對抗風險對中國報復加以反擊?還是吞下苦果讓出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地位與利益?在〈卡文〉也引起國內媒體大幅報導之際,我們也應當思索:如果發生前述想定的狀況,台灣要如何因應?可以預期的,那將是一個必須要選邊站的關頭,而台灣要站在哪一邊?怎麼站?

中國想出太平洋 必先拿下台灣

思索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把焦距拉遠。中國看台灣的問題,不單單只有主權與領土議題,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區域戰略動機。而從中國的海軍或海洋戰略加以觀察,更能清晰瞭解此一戰略動機的理路。

從地緣戰略與歷史的觀點來看,中國是個陸權國家,北、西、南境均為陸地所包圍,縱臨海的東境,也受到日本至台灣、菲律賓所構成的第一島鏈所箝制,嚴重影響其面東朝向海洋的發展。以歐洲作比擬,中國作為陸權國家的地理劣勢,只比起俄羅斯、德國等典型陸權國家略微好點。因此,在中國的戰略觀裡,台灣是其運用太平洋公海的踏腳石,是其採取外向型戰略的必經隘口,掌握台灣,中國才能自由進出太平洋,若中國解放軍海空軍能以花蓮、台東為基地,中國的海上攻防縱深便足以再向東延伸將近1000 公里,在戰略上便能俯視箝制日本海上生命線,並直逼關島,甚至突向澳洲或夏威夷。而當台灣不在北京政府手中,在軍事上,中國東南海境海防出現被突入的大缺口,北海、東海艦隊被迫與南海艦隊分隔部署,中國北至上海、南抵廣州的一線經濟發展重鎮,均處於易毀態勢。

中國對外經濟命脈在太平洋,北京固可向西、西南等方向尋求替代性戰略通路,但真正要穩固經濟命脈安全,達成脫陸向海,台灣是中國必然要取之而後快的戰略樞紐,並以台灣作為其經營太平洋盆地的橋頭堡,作為中國與美國為主的區域民主國家勢力對壘的前線。也因此,中國處心積慮想「統一」台灣,除了有民族主義情愫下的主權與領土的象徵意義外,以中國的亞太區域戰略規劃觀之,台灣的戰略重要性千百倍於香港。

新聞來源:玉山周報 2010.2.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