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消失的日治歷史古蹟遺址 (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菊元百貨店遺址  

日治時期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店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本願寺台北別院輪番所  

西本願寺台北別院在台總負責人的住所-輪番所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加賀屋北投分館  

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的遺址-「日本加賀屋北投分館」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年公園  

台北南飛行場(南機場)遺跡(青年公園)影像調查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山水神社  

日治時期為了奉祀水道課殉職人員而建立的圓山水神社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松山飛行場和台北南飛行場的歷史沿革

飛機棚廠、氣象台加上旅客接待室,這三棟建築就是日治時期最原始的松山機場建築物,落成於1936年,當時叫做台北飛行場。當時的機場跑道為了因應風向,特別建造了兩條,呈現 V 字型,台北飛往日本及亞洲國家的民航機都在這裡起降,是台灣第一座國際機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台北飛行場被美軍轟炸機密集轟炸、面目全非,直到1960年代才又擁有新生命。佔地1500平方公尺的航廈也正式落成,台北飛行場搖身一變,成了台北國際機場,一度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對外門戶,但隨著桃園中正機場的興建後又逐漸沒落,如今因為直飛中國上海、日本東京及南韓首爾,又有了另一種發展的可能。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正紀念堂  

日治時期位於旭町日本帝國號稱永久營房的軍事重地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位於三橋町(三板橋)的日本人公墓遺址

三橋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今南京東路一段(由中山北路至林森公園),地名源自三板橋,町內有日本人公墓,乃木希典總督之母及明石元二郎總督均葬於此。轄域約當今林森公園、康樂公園。日治時期,這一帶相當荒涼,在當時對住在附近的日本人來說,是個極危險的地區,因為隨時都有台灣人的游擊隊會襲擊路過的日本人。這座日本人公墓中,最有名的居民,應該是當時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的母親-壽子,與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的汐止忠順廟為日治時期的汐止神社原址

日治時期號稱「能久宮」的汐止神社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具有濃厚日本和風禪意的東和禪寺鐘樓

東和禪寺原稱「曹洞宗大本山別院」,1908年由日僧初建,1916年附設佛教學校,1935年改名「私立台北中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改為「泰北中學」。東和禪寺的鐘樓,主要興建於1930年,外貌狀似日本城門。興建時位於東和禪寺大殿前,其功能為該寺的迎接殿。後來興建「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時,原計劃拆除該鐘樓,但是在文化人士的極力爭取下,該鐘樓最後獲得保存,並成為市定古蹟。如今成為東和禪寺的南面入口。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的遺址-「日本加賀屋北投分館」

清朝光緒20年(1894年)德國人Oueil來到臺北北投,首先發現了溫泉。隔年在中日馬關條約中台灣正式割讓給日本,大阪人平田原吾於當年十一月來到臺北北投逗留數天,在泡過了北投當地的溫泉湯後,他認為這是一個水質優美極具觀光與商業價值的溫泉鄉,於是就在此地開辦了溫泉旅館,1896年3月,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也就是「天狗庵」,從此開啟了臺灣北投溫泉文化的發展歷史。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社-台灣日日新報社遺址

「臺灣日日新報」創刊於1898年(清朝光緒24年,日本明治31年)5月6日,是由日本人守屋善兵衛在當時擔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大力協助之下,併購《台灣新報》及《台灣日報》而成,日治時期當時與《台南新報》、《台灣新聞》並列為台灣三大報,由日本人木下新三郎擔任社長兼主編,台灣總督府負責補助辦報的相關經費。1898年5月6日發行的「臺灣日日新報」,是日治時期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並兼發《府報》與台北、新竹兩州的《州報》。當時最高發行量還曾達50,000份之多,而在台工作的日本人、駐守在台灣各山區的日籍警官都曾經爭相訂閱。至1944年4月1日台灣總督府將「臺灣日日新報」在內的6家報紙合併為《台灣新報》為止,「臺灣日日新報」也是台灣日治時期發行時間最長的報紙。「臺灣日日新報」創刊初期有6個版面,1910年11月以後增為8個版面,其中漢文版通常佔有2個版面。自1905年7月1日以後,「臺灣日日新報社」再度將漢文版擴充,獨立發行「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每日有6個版面,一時之間幾可與日文版「臺灣日日新報社」等量齊觀。但是1911年11月30日,由於皇民化運動頗具成果,於是又恢復以往於日文版「臺灣日日新報社」中添加兩頁漢文版面的作法,直到1937年4月1日為了因應當時太平洋戰爭的時局而全面廢除。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位於三橋町(三板橋)的日本人公墓遺址

三橋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今南京東路一段(由中山北路至林森公園),地名源自三板橋,町內有日本人公墓,乃木希典總督之母及明石元二郎總督均葬於此。轄域約當今林森公園、康樂公園。日治時期,這一帶相當荒涼,在當時對住在附近的日本人來說,是個極危險的地區,因為隨時都有台灣人的游擊隊會襲擊路過的日本人。這座日本人公墓中,最有名的居民,應該是當時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的母親-壽子,與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台灣鐵道飯店遺址-新光三越百貨台北站前店

臺灣鐵道ホテル(臺灣鐵道飯店)除了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家西式大飯店,也是台灣建築史上的無價瑰寶,其優雅的身影與奢華的服務更是台灣日治時期向世界宣告自己終於「脫亞入歐」,正式邁入「文明開化」新時代的最佳證明。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台北刑務所(台北監獄)圍牆遺跡

1895年,台灣在日清簽訂的馬關條約下正式邁入日治時期。當時由日本人所組織的台灣總督府為了維持社會治安與鎮壓全台蜂起雲擁的武裝抗日運動,研擬在台興建臨時性的監獄。在台灣北部方面,台灣總督府特地將位於台北城內的清朝參府衙門略加以修改,成為台灣第一座西方式監獄。正式名稱就稱為台灣總督府台北刑務所。1910年代左右,以台灣總督府主導的維護治安與鎮壓武裝抗日行動日漸興盛,此時被捕的台籍犯人的人數也開始增多,因此台灣總督府特別利用當時拆除清朝台北五個古城門(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和北門)的城牆所遗留下來的石材,興建新的台北刑務所,而此刑務所即為戰後的台北監獄。台北刑務所於日治時期為台灣總督府對死刑犯的絞刑及行刑所在地,著名的抗日人士羅福星烈士即是在此地被日本人絞殺成仁。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縣忠烈祠」的前身-日治時期的淡水神社

位於台北縣淡水的「臺北縣忠烈祠」,古木參天,綠意盎然,此地曾為中法戰爭滬尾之役的古戰場,日本1895年佔領台灣以後,大力推動皇民化教育,其中之一就是大量興建日本傳統色彩濃厚的神社,藉以教化台灣人的精神信仰,昭和10年(1935年)淡水郡守發起「淡水神社造營鎮座奉贊會」,欲替淡水神社建設新的房舍,昭和14年(1939年)坐落於油車口的淡水神社正式完工,之後淡水神社更成為戰爭時期淡水地區國家神道的精神重心。昔日淡水神社前有成排的松樹,為日治時期淡水八景之一的「松濤落日」,當時台北淡水各機關學校也會定時的到淡水神社來參拜。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台灣鐵道飯店遺址-新光三越百貨台北站前店

臺灣鐵道ホテル(臺灣鐵道飯店)除了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家西式大飯店,也是台灣建築史上的無價瑰寶,其優雅的身影與奢華的服務更是台灣日治時期向世界宣告自己終於「脫亞入歐」,正式邁入「文明開化」新時代的最佳證明。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分佈在台灣各地之日本神社的歷史沿革

日本神社是在日本國內慣見的一種傳統的獨特宗教景象。其中有的日本神社隱身於茂密的森林深處;有的日本神社則位於高處地段,需要攀登數十段的陡峭階梯才能到達;還有的日本神社挺著瘦小的建築身軀,躋身於日本大小都市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當中。作為日本神社象徵的鳥居,在城市和鄉村間更是隨時可見,在隨著時間的漫長累積,它們早已經和周圍的日本街道景象融為一體,使日本人在平常的生活作息中習以為常。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本願寺台北別院輪番所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山大飯店  

台灣最高等級的日本神社-台灣神社

文章標籤

TSUBA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